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专题询问我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实录

时间:2021-06-20 23:22:42来源: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作者:张婷张瑜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高质量项目来支撑。5月27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我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会上,9位委员相继提出问题,每个提问突出重点、切中要害、问得精准,既是我省重点项目建设的重心工作,也是老百姓和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政府部门负责人应询回答,直面问题、客观中肯、实事求是,为我省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建立高效绿色通道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举行了“看项目、找差距、比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和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大会,对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动员部署。“从目前情况看,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滞后,一些地方建设进展也不平衡,影响项目建设进展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在推进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省政府有哪些措施?”李健委员率先提问。 

  “省政府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将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新增额度优先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后续融资,尽可能多安排用于项目资本金;推进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省级财政对市县融资平台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给予贴息支持;持续开展银企对接,用好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融资额度。”副省长梁桂回答道。 

  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建立省级重点项目能评、环评、用地保障“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得到充分保障。省自然资源厅还建立了重点项目用地报批推进会机制,督促市县有关部门按照“有限资源保重点”的原则,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用地组件上报进度。 

  梁桂表示,将继续完善发挥稳投资专班协调解决重点项目问题机制;省级各部门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委,需国家审批的项目确定专人负责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持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各类审批系统与在线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建立省级招商引资协调服务机制,市县政府建立“抓服务、抓诚信、抓链条、抓创新”优化招商环境工作机制,提升招商服务专业化水平。 

  从今年开始,省级每年对全省推进重点项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充分调动各市(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建立与高质量项目评价体系相衔接的考核体系,将省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并适时开展督导。 

  谋准谋新谋实项目 破解“三多三少”难题 

  调研中发现,各地市项目谋划能力较弱,谋划储备的项目呈“三多三少”现象。成永旭委员接着提问:“请问省发改委打算采取哪些举措来指导帮助各地市提升项目谋划的能力和水平?” 

  谋准、谋新、谋实项目是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前提和重要环节。省发改委主任张晓光说: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重点强化“亩均论英雄”的导向。要聚焦产业发展谋划储备项目,重点围绕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有产业链补链强链,谋划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和高端制造业项目。要聚焦创新驱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挥好“秦创原”引领作用,谋划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双创平台等创新项目。推动市县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招引落地一批项目。 

  张晓光表示,要建立前期工作联席会商机制,提前由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集中研判,确保与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等相衔接。要严格落实“先评估、后决策”的原则,科学测算项目建设投入与产出、运营成本与收益,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要强化项目各类要素保障,抓紧建设陕西项目管理服务数字化平台,打通各类审批系统,汇集金融、咨询等各类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 

  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 强化投资资金绩效管理 

  今年一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为57.3%,而我省为49.2%。孙守增委员提问:“在调研中也有不少地市反映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请问在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举措?另外,我们从省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中心相关报告中了解到,财政重点项目投资资金在绩效管理方面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对这方面的问题还需做哪些工作加以改进?” 

  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明怀说:“一方面,仍然要保持政府投资的适度增长,以弥补民间投资不足,促进我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多措并举,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要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债券资金,通过“背书”来撬动民间投资。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来吸引民间投资。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着力降低民间投资风险成本。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PPP项目,促进民间投资创新发展。 

  在国务院落实推进重大政策督查考核中,我省2016年以来连续4年获得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奖励;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我省4次获得优秀等次。针对财政重点项目投资资金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李明怀说,要按照新颁布的预算法实施条例,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全省逐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夯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动联评联审。 

  李明怀表示,将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以问题为导向,以财政重点项目投资资金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全省协同差异竞争 持续加强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对推进我省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有352个为招商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6.8%。乔军委员提问:“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如何解决关中市区存在的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的问题?部分地市对调研组提出,建议省上出台统一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于这个建议,省商务厅是如何考虑的,有无必要性?” 

  省商务厅厅长赵璟说,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就要按照我省推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根据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各市要找准产业定位,明确主导产业,清楚自身优势和短板,搞准产业链条中需要引进的环节。统筹指导各地推进差异化招商,坚持错位招商、精准招商,推进强链补链,形成既分工协作、又竞争互补的良好局面,加快构筑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项目流转,用科学的考核指标引导各地“差异竞争”,形成“全省协同”。 

  “省上出台统一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需要的,必须分层级、分行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赵璟表示,要全面梳理评估现有政策措施,持续出台更具有导向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招商引资政策。省级层面,要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立足全省发展大局,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分行业领域研究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按照“管行业就要抓招商”的思路,把行业发展与招商引资共同推进;市级层面,要围绕资源禀赋,立足产业基础,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强化要素资源配置,优化招商项目服务,制定既有针对性又有持续性,既有普惠性又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特别要做到审慎承诺、刚性兑现;县级层面,更加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原则上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坚持专业化园区发展,认真分析产业链,清楚认识产业发展有什么优势,缺哪些环节,招哪个企业,在保障项目落地方面出台更精细、更具体的优惠政策。 

  健全环评审批协调机制 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为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我省在下放生态环境审批权限、优化调整环评审批规程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还存在环境影响审批权机制不畅的情况。李保存委员发问,“在优化环评流程、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协调机制体制,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近年来,我省出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调整环评审批规程,精简报批材料,将13项报批材料减少到4项,下放项目环评权限35类。”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张智华表示,下一步,将健全环评审批协调机制,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实施。重点做好: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落地实施。加强产业园区、能源等重点领域的规划环评,科学确定产业布局,有效防范超规模、超边界开发等环境风险。 

  以产业园区等规划环评为重点,开展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联动,对申请试点的园区简化环评手续,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或登记表豁免管理。推进部分工业类项目环评、排污许可以及入河排污口设置等行政审批事项“多证合一”改革试点。建立污染影响类和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差异化全过程监管体系,对能够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的污染影响类项目,试点简化自主验收和后评价管理。 

  建立重点项目清单,提前介入指导,实行“一对一”“点对点”跟踪服务,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严格环评文件质量监管,禁止对技术服务机构设置准入门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实施“一处失信、全国受限”的跨地区环评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机制。规范审批行为,建立环评文件复核、通报和信息化监管等工作机制。 

  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好看又好住”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只注重小区面貌的改观,对改善房屋功能、改造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做得不够。“我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展情况怎样?如何才能达到‘不光要好看、关键要好住’的改造要求?”朱峰委员问道。 

  “按照分年度改造计划,力争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浩说。 

  刘浩介绍,在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坚持“共同缔造”的路径,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针对老旧小区的不同现状,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个层次组织实施改造。基础类改造主要涉及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和居住安全、日常生活保障的基本设施;完善类主要改造改善型生活需求和加装电梯等生活便利需要的事项;提升类主要是增加养老、托育等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 

  刘浩表示,针对小区“小而散”的特点,推动片区化改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解决碎片化改造效果差等问题;加强改造全程监管,督导责任主体和实施单位按照质量安全标准规范要求改造。完善供水、排水、道路等与小区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托育、无障碍、便民服务等小区及周边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宣传,落实水暖电气热单位的出资责任;引导居民合理出资、提取住房公积金等方式落实。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金融支持。 

  此外,针对老旧小区暴露出的设施、环境、服务等短板,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入点,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行物业化管理,引导小区居民协商同步确定小区管理模式及居民议事规则,同步建立后续管理机制。刘浩说道。

 

  一路一策研究解决征迁资金筹措方案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具有基础性、服务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功能属性。韩水岐委员提问,省级高速公路网项目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费用由项目所在地市级政府负责筹措解决,但由于部分市县财力紧张,项目配套资金筹措难以按时筹措,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夏晓中回答说,2016年,为了有效解决省级高速公路项目没有国家车购税补助、征地拆迁大幅超出预算、地方政府急于上高速公路项目的问题,凝聚合力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我省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三五”持续加快全省公路建设推进交通脱贫攻坚的意见》文件明确省级高速公路网项目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费用由市级政府负责筹措解决,此模式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有力支持了高速公路建设。我省先后已有吴起至定边、山阳至柞水、西乡至镇巴、子长至姚店、太白至凤县等5个项目建成通车。但2019年随着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力度加大,部分市县财政困难,导致西安外环高速南段、眉县至太白、韩城至黄龙、吴起至华池、宁陕至石泉等5个省级高速公路项目的征迁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导致这些项目开工3年多了仍无法全面推进。为切实破解难题,交通运输厅从2019年底就开始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与相关市级政府强化沟通对接,按照一路一策的方式,结合实际逐一研究解决征迁资金筹措方案。 

  探索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 和“弹性出让”制度 

  项目建设用地存在指标缺口较大,大量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问题。李育森委员提问,“在‘盘活存量土地、处置闲置土地’方面有哪些举措,以缓解项目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另外,我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行‘亩均论英雄’,省自然资源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落实这一要求?”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说,为了解决盘活存量土地、处置闲置土地问题。实行“增存挂钩”和考核奖惩机制,对批而未征的加快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前期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造条件加快土地供应;对征而未供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落实项目;对未供即用的,督促尽快完善供地手续;对土地已批准但利用现状未改变,确实无法征收或者不再征收的,有序开展用地批准文件清理。闲置土地处置方面,对因政府原因或者信访等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限期消除开工障碍;因规划调整、军事管制、文物保护、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无法开工的,经协商可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或者协议置换;对因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允许企业将工业用地通过转让预登记、合作建设等方式盘活利用。 

  雷鸣雄表示,在解决“亩均论英雄”问题中,推行“标准地”制度,新增工业用地、商服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出让前,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用地定额标准、建筑容积率、能耗标准等五项控制性指标纳入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条件。探索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制度,对“先租后让”土地实行履约考核制度,考核达标的续签剩余年限合同,并办理土地使用证。通过“空间换地”“腾笼换鸟”等举措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对各地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用地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对排名靠前的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等支持;对连续3年排名靠后的提出警告,限期整改不力的采取核减面积、限批用地等方式进行惩戒。同时,拟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夯实市县政府责任,全面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来源/作者: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张婷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