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法院:坚持“加减乘除” 筑牢“平安堤坝”

时间:2023-04-17 16:23:18来源:作者: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法治是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

2022年以来,西安未央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六个院’建设创全国一流法院”目标,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持续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夯实“主阵地” 在审判工作上做“加法”

“被告人李某某等八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投资名义对多位老年人实施诈骗,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2022年5月16日,未央法院对一起保险业务员诈骗老人案进行公开宣判,这也是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陕西省审判的首例养老诈骗案件。

刑事审判工作是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未央法院充分发挥刑罚震慑作用,依法审理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及涉毒、盗窃、抢夺、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秩序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男子酒后高空抛物被追责”“情侣假扮房东诈骗13人”等案件的依法审判,持续增强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同时,注重“犯罪惩治”向兼顾“犯罪治理”“犯罪预防”转变,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行业风险隐患及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书,推动更多刑事案件防于未诉、化于未发。2022年新收刑事案件794件,同比减少254件,减幅为24.24%.

白某与老伴曾立下书面遗嘱,由儿子田甲继承甲处房屋,田乙继承乙处房屋。老伴去世后,两个儿子轮流接母亲到自己家中生活,来回奔波的方式让白某非常苦恼,经过慎重思虑,要求继续居住在甲处房屋,但因无法协商一致而诉至未央法院。

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员根据《民法典》关于居住权的规定,从维护家庭和谐、亲权亲子关系、赡养老人、满足老人稳定生活居住需求等角度展开调解。最终,当事人达成协议,白某继续居住在甲处房屋,儿子田甲协助母亲办理居住权登记。

邻里关系、赡养抚养、教育医疗、物业服务……群众身边的琐事,事关安危冷暖、社会稳定。未央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大走访、大座谈,问需于民”活动,下沉干警195人次,认真察民情、解民忧,妥善化解涉民生案件,帮助农民工追讨“血汗钱”1000余万元,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司法温暖,让平安以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

织密“解纷网” 在群众诉累上做“减法”

“事情解决了,朋友也没散,这个调解室‘嘹咋咧’!”2023年3月,未央法院驻六村堡街道东风村“老刘调解室”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让一对朋友握手言和。

未央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区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出台了《大力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通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的工作方案》,积极嵌入“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治理链条,建立以楼栋长为辐射的“诺千金调解室”和“老刘调解室”,充分吸收符合条件的小区工作站、楼栋长为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向“神经末梢”注入司法力量。依托“未央区社会治理中心”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平台设立“诉前调解室”“司法确认室”“巡回法庭”,有序开展纠纷排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以及相应的便民诉讼服务等全链条诉源治理工作,2022年将5000余起纠纷化解在诉前。

不断优化诉讼服务品质,打造智审、智执、智服、智管的全流程在线诉讼体系,试行预约立案接待制,设置诉讼服务远程柜台,“兜底办”窗口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丝路之翼”互联网法庭等信息化平台,“隔空”化解了1.4万余起纠纷,让公平正义在指尖触手可及。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深入推进人民法庭“两化”建设和“立审执”一体化改革,在打造2个全省“示范法庭”、3个全省“达标法庭”、3个全市“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入驻对接、导出分流、协助调解等工作,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2022年未央法院新收审判案件47114件,同比减少6898件,减幅为12.77%,充分体现了区委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打出“组合拳” 在服务大局上做“乘法”

未央法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服务发展和保障安全摆到工作全局中谋划推进,既通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平安建设的物质基础,又发挥司法服务保障功能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稳定环境。揭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未央法院调解室”“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调解室”“区营商环境诉源治理工作站”,主动走访企业问需解难,探索建立商事纠纷“六调七快”工作机制和“行业+司法”联动模式,通过司法确认化解千万元涉企案件,让“商在未央·赢在未来”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陕西首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协议获司法确认,开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新途径……”2022年9月,新华网、陕西日报、陕西政法等媒体相继报道了未央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情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未央法院在全市基层法院中率先推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机制,并加强与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陕西省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和组织的沟通,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强化知识产权案件文书说理和判后答疑,让当事人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助力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只有将当事人的“纸上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才能从根源化解矛盾纠纷。未央法院不断深化执行难综合治理工作大格局,开展“三秦飓风”和“西安大决战”等系列执行行动,坚决打击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通过各种手段,挤压“老赖”逃遁空间。强化公正执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少用、慎用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走好“普法路” 在宣传盲区上做“除法”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未央法院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决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年度重点工作,推出“六个院”建设、诉源治理、府院联动、今日说法等普法宣传主题,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法律需求,在开学季、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走进西航三校、明园小区、陕西建工第五建设公司等开展审判“五进”活动,向群众发放根据真实案件编印的“法护夕阳”“法润民心”典型案例宣传册,引导群众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

立足互联网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新变化,打造“互联网+普法”新格局。认真开展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通过司法公开让群众感受庭审的过程和裁判的结果,让每一个案件都成为一场普法公开课。

创新普法宣传形式,聚焦网络购物、房屋租赁、消费卡充值等社会热点问题,拍摄“假房东现形记”“假冒的蚕丝被”等普法微视频60余部。以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为题材拍摄的微视频“黄大娘的眼泪”,在第二届陕西法院优秀“三微”作品评比中荣获“优秀奖”,微信公众号荣获“全省法院‘十佳’微信账号”,被西安中院表彰为“媒体融合工作先进集体”。

奋进新征程,答好“新考卷”,未央法院将不断延伸审判职能,优化工作举措,努力让社会更安定、百姓更安宁,让平安和法治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靓丽底色,以平安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


作者:何新健

编辑:刘一笑

责编:郑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