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5:32:49来源:作者:
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历代名人志士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的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俭朴,“俭”为林家的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的家风。好家风如涓涓细流、缕缕清风,在润物无声中成为个人向阳生长的重要支撑,最终汇聚为驱动国家和民族破浪前行的磅礴伟力、不竭动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曾给晚辈定过“不能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只能出差顺路时看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等十条家规。周恩来还曾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他多次在任职、调级等问题上压低邓颖超。1974年,在筹组第四届人大班子时,毛泽东曾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恩来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周恩来去世,邓颖超在1977年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得知此事,她毫无怨言,并说:“恩来这样做,我很理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担任中财委主任,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财委机关工作。按理说,于若木完全可以搭陈云的汽车上下班,但她一次也没搭过,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后来,于若木骑车时被人撞倒导致脚面骨折,陈云再也不让于若木骑车,将自行车没收交给了二女儿陈伟华,陈伟华骑了十几年后,这辆车实在骑不了才“退休”。据陈云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回忆,陈云一生严于律己,不居功、不自恃、不收礼、不吃请,对家人严格实行“三不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他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曾到血库献血。他的妻子到西藏探亲,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孔繁森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于心不忍的妻子怕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又借一些。回到济南,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妻子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都不够,哪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大部分工资用于帮助困难群众,平时基本没有攒下钱。他给群众买药、补贴生活,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仅仅8元6角。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
放眼安康市内,位于汉阴县涧池镇枞岭村的汉阴沈氏家训展览馆,它是展示优秀家规家训和纪念“沈氏三贤”勤廉事迹的场馆,从这里走出了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北大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大师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此地被安康市纪委命名为安康市廉政教育基地,是省委文明办、省妇联命名的第4个家风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安康市目前唯一一个获省级命名的家风馆。中央纪委网站曾以“清廉为镜鉴 勤俭承家风”为题推广了汉阴沈氏家训,也因此“沈氏家训”成为全国第四部、全省第一部优秀家训。
去年12月,安康市妇联、市委文明办在全市党员干部家庭中开展“德润安康”家风建设活动,寻找“清风好家庭”“廉洁文化进家庭”工作示范点,经过层层推荐、严格审核,宁陕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陕西省农广校宁陕分校副校长)黄剑波、县人民法院诉讼案服务中心副主任周瑞环两个家庭被安康市妇联、市委文明办评选为安康市“清风好家庭”,国家税务总局宁陕县税务局被评为安康市“廉洁文化进家庭”工作示范点。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如今,无论是小家庭还是大社会,所有的幸福安宁都以清廉家风为基础。清廉好家风,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品德力气,时刻净化着人的心灵;清廉好家风,是一汪甘甜清润的泉水,滋养着人的廉洁之心;清廉好家风,是一股潜在无形的正能量,助推着整个社会文明前进。
让我们以榜样为力量,用“清廉”的言行去影响、感召身边更多的人,自觉树清正家风,自发养浩然正气,以清廉好家风带来好作风、形成好民风、促进好党风、推动好政风,在社会上凝聚起强国复兴的磅礴“家力量”,为建成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不断弘扬社会清风正气!
撰稿:王家贵(宁陕县人大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