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36:41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网络聊天时使用表情符号
逐渐成为大家网络社交聊天习惯
但使用不当的表情符号
也有可能惹上官司
基本案情
2022年12月,郭某在微信上与刘某商量其子刘某伟借款的还款事宜,郭某发微信消息要求刘某成为其子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过了几日回,刘某微信回了一个“OK”的微信表情手势。
后因借款人刘某伟并未偿还有关欠款,郭某于2023年1月,将刘某伟(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其父亲刘某以逾期未归还债务为由,一同告上了法院,要求其承担本金和利息的还款责任。
法院审理过程中,刘某对原告提出的其作为刘某伟债务担保人的事实提出异议,认为其回复“OK”微信表情手势是在两三天后,没有义务偿还其子刘某伟向原告郭某借的欠款。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刘某对原告要求其作为被告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的微信消息回复“OK” 微信表情手势,表明其同意作为此笔债务的担保人,其有义务在被告刘某伟逾期未偿还借款时承担借款偿还责任。最终,双方同意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刘某与被告刘某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并在约定期限内偿还原告郭某相关借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法官说法
网络聊天时使用表情符号,已成为广大网友们必不可少的输入习惯。日常网络社交聊天中,对涉及法律权利义务作出意思表示的聊天信息应尽量使用文字形式进行表达,或者选择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表情符号,以明确自身真实意思,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来源:敦化林区基层法院
编辑:刘一笑
栏目协办:北京浩天(西安)律师所 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