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法院:创新“四种时态”工作法 打造诉源治理新“枫”景

时间:2023-08-04 15:55:50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张平

 

汉中市南郑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将执法办案融入社会治理的大局之中,主动靠前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在城乡社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矛盾纠纷的诉源治理工作。黄官法庭作为试验田,拓展融合了司法性职能和治理性职能,压茬推进实质化解、关口把握、前端化解、源头预防等四个阶段的内生性探索,整合基层解纷资源,运用村-镇-法庭三级解纷路径构建并完善“村村调”解纷机制,精准抓住纠纷产生演化的“未发、未讼、将讼、已讼”四个关键节点,总结提炼了全链治理纠纷的“四种时态”工作法。黄官法庭运用“四种时态”工作法,将矛盾纠纷防患于“未发”之态,消弭于“未讼”之际,化解于“将讼”之时,息诉于“已讼”之间。

一、做实源头治理,防患于“未发”之态

南郑法院黄官法庭积极、主动、自觉融入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司法服务、推动、规范、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当好参谋、助手、智囊。

一是通报情况助力决策。实时通报民初字收案数量、个案预防化解缺位、纠纷存在相关隐患等矛盾纠纷情况,以动态的数据、细致的研判、精准的指向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助推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主动询问、有效督导村(社区)组织开展源头防控工作。二是数据反馈推进共建。联合镇党委开展“无讼无访村”创建活动,主动绘制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动态图,实时更新数据,细致研判走势,提供预防建议,发挥有则针对化解、无则加强预防的“指挥棒”的作用。三是建点入村实现共治。在镇一级和矛盾纠纷多发村(社区)建立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让法官腾出的有限时间、精力和智识用在“刀刃上”,确保裁判治理有效兼顾,实现前末两端有的放矢。四是群策群力信息共享。建立108人的诉源治理工作微信群,成员包括辖区主要党政领导、驻镇单位相关负责人、村支书、人大代表、法学教授和律师等;不断汇总易发纠纷信息,及时提示风险隐患后果,共同协商预防落实措施,2023年上半年已风险预警18次。五是主题宣传弘扬法治。2022年以来开展“公平正义在身边”100场法治宣传基层行活动163场次,通过送法上门、法律进校园、智慧普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以开展民法典普法为重点,采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将真人真事、经验教训、法律规训作为滋养群众信仰法律的“食粮”,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六是协同壮大解纷力量。协同镇司法所联合培训“法律明白人”,讲解真实案例提高自学兴趣,讲解学习方法丰富自学法门,讲解解释方法增进法律理解,累计培训 432人次;分享建群用群的经验,帮助建立3个学法用法工作群;作为普通成员常态化推送涉法信息,活跃讨论发言氛围,促养学法用法习惯。

二、助推前端化解,消弭于“未讼”之际

在黄官镇党委的领导下,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等前端化解工作。黄官法庭深知解纷时点越靠前,难度越小、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尽早了解纠纷情况,注重基层自治作用,应需介入化解工作,促进提升解纷机率。

一是依托智慧法院,赋能线上解纷。邀请基层治理单位、党政单位领导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前端化解纠纷提供科技赋能,拓展了纠纷解决的便民途径,固定了纠纷解决的过程结果,衔接了司法确认的强制保障,积累了研判纠纷的精准数据。二是延申司法服务,助力前端化解。镇、村(社区)党组织发挥引领调解的作用,法庭应需而动,2023年上半年配合镇党委、指导村(社区)干部调解纠纷56件;根据纠纷的特点和调解的现状,提供法律规范、调解技巧、类案结果、执行风险等知识助力调解,让当事人在“家门口”无成本的享受到司法公正加持的便民服务,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前移司法鉴定,高效化解纠纷。对于需要鉴定确定的事项,主动征求双方的意见,提供委托鉴定服务,避免了单方委托鉴定所带来偏私性的争议,节省了单方委托鉴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引导了纠纷解决的焦点,化解了纠纷恶化的风险。四是开展诉前保全。通过诉前保全,让当事人获得了“纠纷有保障”的感觉;能够促使债务人积极协商,理性选择“未讼”化解纠纷,避免产生诉讼成本、司法制裁、征信影响;合理调整债权人的心理预期,少受外界“要少了”的唆使,接受“隔夜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的传统教化。五是扩大宣传阵地,引导基层解纷。以宣传“基层矛盾基层解”为导向,安排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撰写宣传稿件,突出基层组织对群众诉求的关怀,详叙干部口头化解纠纷的过程、方法及结果,点睛调解依据的法律规范,通过法院微信公众号、网站、案例汇编册等多种途径扩大宣传,引导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聚焦成功经验,增强解纷信心,推动愿调善解。

三、强化关口把握,化解于“将讼”之时

黄官法庭落实“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完善诉调、联调对接机制,针对已向法庭提交诉状的纠纷,建立多方参与、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诉前调解程序。结合纠纷性质、争议内容、难易程度,精准委派特邀调解员,并根据处理需要派法官助理或书记员进行协作,努力将纠纷化解于“将讼”之时。

一是特邀调解全覆盖。建立特邀调解名册覆盖3个镇41个村(社区),包含调解组织44个和调解员46人;选择公道正派、热心调解、能力突出的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做好调解员擅长化解纠纷的数据积累、类型分析、成效研判工作;识别纠纷难易程度匹配调解员,难度较大、专业性强、情况复杂的纠纷委派驻庭调解员化解,其余纠纷委派纠纷所在地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化解。二是业务培训促实效。集中开展会议培训,体系性讲解民法典的规定,针对性传授调解技巧方法,反思性分享个案经验得失;选取个案现场教学,让优秀调解员展现调解思路、互动过程和释法能力,当好观摩调解员的“活教材”;提供实战专门指导,针对调解员的短板弱项,结合实战需要,安排法庭人员、驻庭调解员和跨村调解员充当教练,切实提升解纷能力。三是总结经验提质效。拓展诉前调解资源投入的转化成效,即便调解不成功,要在征求各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以书面形式记载无争议的事实,做好诉调有序衔接,提升末端解纷效率,节省有限司法资源。

四、实质化解纠纷,息诉于“已讼”之间

黄官法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审理好每一个案件,既要坚持结果导向,提升调解率和服判息讼率,做到实质化解纠纷;又注重价值提升,增强过程体验和发挥溢出效果,促进前端防治纠纷。

一是大量案件速裁审理。立案受理纠纷,保证原告合法的诉讼权利;做好速裁分流,保证难易纠纷的分类审理;开展速裁审理,保证简单纠纷的裁判高效。二是选取典型示范诉讼。识别有代表性、有指导性、有参照性的案件进行示范诉讼;一起双方互不待见的赡养纠纷,通过平衡义务人打工挣钱需求和权利人享受照料需求,判决义务人定期付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了互不干扰的生活需求,创新了方便执行的解决方案,产生了化解类案的结果预期。三是弘扬传统巡回审判。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髓,将法庭搬到当事人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用迈得开腿、讲得懂法、说得清理实现和光同尘,以耐心、细心、公心达到挫锐解纷,融合情理法的“阳光法庭”“院坝法庭”“田间法庭”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获。四是对症提出司法建议。摒弃就案办案的机械思维,深入分析纠纷类型、成因、要点,细致研判治理节点、概率、方法,着眼防治纠纷的监管作用,构思源头治理的可行路径,提出行之有效的司法建议;针对农村建房发生雇员伤亡的赔偿难问题,建议镇政府摸排、提示、劝导购买建房团体意外险和雇主责任险,源头预防措施不严的安全隐患及无力赔偿的“衍生”伤害;针对提取已故存款人存款的取款难问题,建议银行统一确定取款要求、流程和材料,并根据银行回复制发宣传册,为群众自行取款提供行为依据。五是用好故事以案说法。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围绕纠纷争议分歧、互动过程、破局之点、认定事实、判决结果、价值理念和结果兑现等内容复述法院故事,通过多种媒体、多元途径、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故事,持续用群众身边发生的真实写照突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纠纷的负面情绪少、处理效率高、结果兑现快。

黄官法庭运用“四种时态”工作法,一改2019年至2021年民初字收案数量持续增长的堪忧态势,2022年民初字收案118件,同比下降53%。2023年上半年,民初字收案数量同比下降18.7%;诉前调解率为100%,同比提升42%;调解成功率为80%,同比提升22%;开庭审理案件19件,平均审理期限为30天。黄官法庭开展诉源治理的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成为南郑法院诉源治理一张名片,为领导调研支持、同级交流学习、社会关注认可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新“枫”景。


编辑:刘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