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鄠邑法院秦渡法庭:“五指成拳”推动诉源治理合力致远

时间:2023-08-25 14:36:52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注重强基导向、加强基层治理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人民法庭是司法系统的“神经末梢”,是维护基层稳定、保障公平正义的桥头堡,也是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为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建设,落实强基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即日起,西安鄠邑法院开设“打造服务群众桥头堡”专栏,分享鄠邑法院司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验举措,展现新时代人民法庭良好风貌,敬请期待。本期带您走进秦渡人民法庭!

 

“千年古渡有秦渡”。秦渡街道(秦镇),是陕西关中名闻遐迹的四大古镇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历代是交通重镇,商贾云集,商业繁华,明代志书记载:“盛于县城”。

 

坐落于此的秦渡法庭积极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体系,强化与辖区基层组织、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根植乡土社会、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以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为支点,创新开展纠纷诉前化解,聚力打造“法庭+支部”“法庭+网格”“法庭+人大代表”“法庭+市场监督管理所”“法庭+网络”5个“法庭+”诉源治理平台,形成“五指成拳”推动诉源治理合力致远新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法庭+支部,构建一排查两调解三治理工作模式

 

“法庭和村委会党支部结对共建,不仅能帮助我们村民及时化解纠纷,还能有效提升我们的懂法用法能力,真是一举多得,有效推进了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禹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在和法官联合化解一起涉群众土地租赁纠纷时说。

“基层法庭力量有限,只有将有效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村支部书记都是本地人,他们对村里的习俗以及各家的情况都十分了解,大家也都很信服他们,是最有力的人选。”秦渡法庭创新构建形成共建村党员干部排查矛盾纠纷、党员和村调委会先行调解、村委会和法官共同治理的一排查两调解三治理工作模式,让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今年以来,秦渡法庭已经与辖区村党支部和市场监管所党支部、中小微企业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共开展工作23场次,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62起,接受法律咨询290余人次。法庭干警已下沉辖区13个村50余个村民小组,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和潜在风险线索142条,已成功化解126条,充分发挥法庭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作用。

法庭+网格,做深做实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法官,我们这儿现在有两人为了土地租赁费拉扯起来了,你能不能给解决一下?”

据悉,李某三年前将自己的6余亩土地租赁给王某用于种植绿化苗木,王某在给付第一年租赁费后,后续租赁费均未给付,这天李某回村突然遇见了前来办事的王某,于是双方产生争执。五竹街道网格员在劝说无果下,及时联系秦渡法庭予以解决。

 

接到辖区五竹街道网格员的电话后,法官当即指导网格员利用就近索村的“共享法庭”视频连线,悉心释法明理,打开双方心结,不到一小时便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法庭+网格”双向互动工作模式,促进法官法律专业优势及网格员“分布广、消息灵、情况熟”优势“强强联合”,实现纠纷在网格、法院间的双向流转,让群众少跑腿,让案件办理提速,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员流转化解矛盾纠纷16起,实现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为网格员提供“基础+定制”培训活动,定期为网格员进行法律知识、调解技能培训,同时针对网格员实际调解过程中的需求开展“定制”培训,已开展各类培训9次,培训人数200余人次。

法庭+人大代表,解决群众“心头事”更有“力度”

 

走进辖区野口村的“人大代表工作室”,墙上张贴着人大代表、法官的照片、职务、联系方式。除了亮明身份,工作室中还设立了“代表信箱”“法庭信箱”,既接受群众监督,也方便群众联系。

不久前,秦渡法庭法官巨西挺与鄠邑区人大代表冯养旭就在人大代表工作室对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进行调解。该纠纷双方均在鄠邑区五竹街道辖区,而人大代表冯养旭恰好是五竹街道五竹村支部书记。冯书记充分发挥其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熟知社情民意的优势,在法官的法律指导下,通过与双方推心置腹地交谈,详细了解双方的诉求及问题症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说,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自法庭入驻人大代表工作室以来,对于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小额债务等日常纠纷,采用代表先行调解的方式,调解不成,法官协助调解。对于矛盾争议较大的案件,驻点法官直接就地立案、就地开庭,让纠纷不拖延、不发酵、不出村。

法庭+行业监管,“行业纠纷行业调”实现“1+1>2”效应

 

“法官的法律知识加上行业监管部门的专业知识往往能够对纠纷调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秦渡法庭庭长介绍到。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作用,秦渡法庭创新运用“法庭+市场监管所”模式,致力于化解商家之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相关纠纷;“法庭+交通运输部门”模式,致力于化解出租车客运、车辆维修相关纠纷等。

同时积极与辖区中小微企业协会、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动化解机制,在诉前、诉中和诉后引入行业监管,通过法庭+行业监管联动机制,诉前化矛盾于未诉,诉中化矛盾于调解,诉后化矛盾于助推发展。

“法官,你们专业的法律知识加上胡所长专业的行业知识才能这么快化解我们的纠纷,节省了我们不少功夫呢。”近期,秦渡法庭以“法庭+行业监管”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一起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

法庭+网络,数字赋能满足群众多元解纷需求

 

“共享法庭连线成功,原告是否可以听到?被告能否听到?”

尽管屋外大雨瓢泼,但在秦渡法庭,书记员正在法官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做着连线准备工作。而原、被告分居镜头两方,也丝毫没有被这大雨影响到。

秦渡法庭辖区内,中小企业众多,且存在法庭服务半径偏大、村社覆盖不足问题,外出出差导致和开庭调解产生冲突以及村民不便前往法庭参加诉讼活动的情形时有发生。

 

而“共享法庭”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网络,法庭将普法宣传、调解指导、纠纷化解、在线诉讼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延伸司法服务到街道和村社等社会治理最末端,扩大共享法庭覆盖面,充分解决法庭服务半径偏大、村社覆盖不足问题。


编辑:郑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