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小事 || 孟娇:法官不是机械的裁判者

时间:2024-06-27 10:26:18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孟娇,西安碑林法院速裁审判庭审判员,二级法官。2015年入职以来,她始终秉持“高效、专业、自律”的工作理念,为群众办实事、解纠纷,将“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融入到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以能动司法展现新时代人民法院的担当作为。

在审理的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中,原告拄着拐杖艰难地前来开庭,气愤地说:“被告在网上诋毁我,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哪怕赔偿我一块钱,也要证明是他错了!”而被告是在校大学生,从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赶来“单刀赴会”,表示自己并无过错,一定要见见这位原告。

原来,是因为被告在百度贴吧、B站等平台发布了某些质疑性评价,而被评论的网名与原告网名相似,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要求被告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庭审中,双方发生激烈言语冲突、互不相让,原告指责被告侵犯原告名誉权,被告抗辩原告非法获取其个人信息。

开庭结束后,案件事实已经明晰,一纸判决就能快速结案,“支走”争论不休的当事人。但是,这不仅无法消除双方误解,还会进一步加深矛盾,必有一方赌气上诉,“衍生案件”也将因此形成。孟娇从内心坚定要实现“案件到我为止”的目标,为当事人既解开“法结”,又打开“心结”。

一方面,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原告释明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及责任的认定,并结合案情说明被告的行为未达到侵犯原告名誉权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她劝解被告着重消除他的抵触心理,提醒被告在网络平台上发言需要尽到审慎义务。经过反复沟通,双方终于缓和了语气。

经过庭审与大量调解工作,已是下午一点,此时,双方终于达成和解,被告当庭澄清网络发言并不针对原告,原告也表示不再追究被告责任,都承诺将在今后的网络生活中规范自身言行,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至此,双方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在审理碑林区刘家庄33户村民诉被告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虽然某些案件标的仅有几千元,但孟娇考虑到该33个案件背后是168位村民,她专程前往村子调查,发现有的原告家中老人瘫痪在床、儿子又残疾在家急需用钱,她认为不管金额大小,一定要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到底。

考虑到原告人数众多,并且全村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多达上百户,潜在纠纷巨大,在经过四次庭审,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孟娇又先后六次传唤原、被告沟通,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寻找到了法律框架内的“最优解”,调解协议八项内容,双方均一致认可,同时也给其他村民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化解了潜在近百件诉讼案件。

而在结案后,她始终关心村民们能否在支付期限前拿到真金白银的调解款,依然没有放松对案件的追踪回访,了解到被告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有不能履行法律文书的潜在风险,她及时向领导沟通汇报,与执行局探索“判后追踪+执前督促”机制,与执行法官多次前往被告公司,从审判与执行多角度督促公司及时履行支付义务,最终确保168位村民在春节前按时足额收到了调解款,安心过好年。

孟娇定期会去庭里的包抓社区解答居民反馈的问题,前往群众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化解潜在纠纷。在一次走访中,社区反映某小区业委会换届产生纠纷,僵持了两年始终没有结果,孟娇及时前往社区,向业主代表告知业委会选举是一项重要程序,事关小区公共利益,并向业主代表宣传了相关法律规定、换届流程。孟娇用自己的专业建议,为居民解开了困惑,也深深打动了他们,居民表示一定会严格遵守法律流程,避免产生纠纷诉讼。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守护一方平安无讼,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孟娇始终认为,法官之于社会,不是机械的裁判者,而是能动的建设者,法官的温度体现着司法为民的温度。“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今后,她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用心深耕“小”案件,做好为民“大”文章,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有良知”的人民法官。


来源:碑林法院

作者: 陈薪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