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院发布全省法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典型案例

时间:2025-01-02 09:48:07来源:陕西高院作者:

目 录

 

案例一 做实“走出去” 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综合治理体系——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诉服中心入驻区综治中心经验

 

案例二 咸阳市长武县人民法院构建“12343”机制深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案例三 “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做实“抓前端 治未病”——渭南市蒲城县人民法院以诉前保全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实质化解

 

案例四 咸阳市武功县人民法院以诉前鉴定促推医疗和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高效化解

案例五 构建二审立案前调解机制做实做细实质解纷——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运用二审立案前调解机制有效治理衍生案件

 

01

做实“走出去” 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综合治理体系——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诉服中心入驻区综治中心经验

 

【基本情况】

西安市长安区法院积极“走出去”融入党委领导的综合治理体系,助力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今年以来,诉前调解纠纷同比增长21.46%,受理辖区案件16292件,同比下降18.6%。

集约整合职能部门。形成“5+12+N”机制,即:诉讼服务、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网格化服务管理等5个部门全员入驻,检察、教育、人社、住建等12个部门派员常驻,投资商务、交通等26个部门轮流入驻,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纠纷双向流转。设立导引台,甄别群众诉求,全面准确登记,以“工单”形式将矛盾纠纷流转至入驻职能部门进行化解。对于需要法院协助调解或转入诉讼程序的,以“工单”形式向法院流转。推动调解功能外溢。选聘15个特邀调解组织和103名特邀调解员,成立7个调解工作室,打造9个“法院+行业”联合调解平台,将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系统向入驻单位开放,实现“事在‘网’上办、纠纷‘云’上解”。网格赋能纠纷过滤。建立“网格+法院”工作机制,让网格员成为法院的“眼”和“腿”,依法辅助审判执行工作。借助法院网格化指挥中心,横向联通公安、检察等5个分中心和62个部门,纵向联接村组社区610名网格员,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发现、逐级化解。

【典型意义】

诉讼服务融入综治中心,有效带动全区矛盾纠纷入口向综治中心聚集。通过集约办公、“工单”流转,为群众提供“菜单式”解纷服务和“定制化”解纷方案,使综治中心一站式纠纷化解工作取得实效,获得群众高度认可,实现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稳控在当地、化解在当地,有效避免矛盾激化、纠纷上交。

 

02

咸阳市长武县人民法院构建“12343”机制深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基本情况】

长武县法院立足县域基层治理特点,以“共享法庭”为阵地,进一步激活基层解纷效能,探索构建“12343”工作机制。聚焦一条主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部门、各行业有效整合的组织架构,建立县、镇(办)、村(社区)三级“共享法庭”140个,6个行业特设共享法庭,把村(社区)、重点企事业划分为234个综合网格、15个专属网格。围绕两个中心。强化诉讼服务中心解纷实体功能,加强与商会、金融、民政等部门沟通衔接,联合司法局、工商联等部门建立运行多个行业性调解室,搭建诉调对接中心。今年以来,诉前调解中心化解行业纠纷1412件,成功率达85.33%。严把三个环节。与县政府签订《关于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效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做好同类案件研判,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促推政策端、执法端源头治理。健全“共享法庭+”模式,由党支部书记、综治中心负责人担任主任,法院远程指导,实现当地调、指导调、邀请调。针对危险驾驶罪等多发刑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落实四项制度。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1次,向住建、金融等部门发出司法建议24份,每月向县委、县政府,各镇(办)发送万人起诉率情况。加大保障力度,选优24名经验丰富同志充实特邀调解员队伍;累计投入经费520余万元,建成共享法庭指挥中心,开发“共享法庭”智慧系统。

【典型意义】

长武县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打造“12343”工作机制,进一步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平安长武、法治长武贡献司法力量和保障。

 

03

“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做实“抓前端 治未病”

——渭南市蒲城县人民法院以诉前保全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实质化解

【基本情况】

蒲城县法院积极探索“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工作方法,创新“立审执一体化”诉前保全工作机制。完善便民利民。在诉讼服务大厅及四个基层人民法庭设置财产保全窗口,在导诉、起诉、登记和程序审查中,主动引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强化权利告知。在当事人申请诉前调解或诉讼立案时,向当事人发放《财产保全告知书》,释明诉前保全申请条件、保全风险等内容,引导当事人提供明确的财产信息和财产线索,确保保全工作依法高效推进。健全工作模式。针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民商事案件,在实施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及时引导双方当事人采取调解方式化解纠纷,促使双方在诉前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自动履行协议内容,实现“以保促调”“以保促执”积极效果。2024年1-11月,蒲城县法院诉前财产保全案件1366件,保全率100%,促使31%的案件化解在诉前。

【典型意义】

蒲城县法院为更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保全申请、诉前调解、诉调对接与财产查控工作的有机衔接,构建高效、便捷的诉前保全工作机制,强化了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协同配合。促使案件在诉前化解并自动履行,大幅度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有效缩短了案件处理周期,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04

咸阳市武功县人民法院以诉前鉴定促推医疗和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高效化解

【基本情况】

武功县法院针对医患纠纷双方对抗性强、审理周期长等现实困境,积极与卫健部门、医疗机构、专业调解组织对接,推动“诉前鉴定+专家意见”的诉前调解模式,力促从源头和前端实质解纷。首次调解注重说理。邀请医疗专家及具有丰富医疗纠纷办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通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将该类纠纷委派给武功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特邀调解组织,采取特邀调解员和专家调解员相结合的模式,以第三方专家医学责任评估建议为依据,注重说理解纷。二次调解侧重讲法。对于争议较大、医调委调解未果的案件,在立案时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鉴定,“法院+医调委”以司法鉴定报告为依据开展调解工作,侧重讲法解纷。2024年医调委调解化解12件医疗纠纷,无一诉至法院。同时将这模式拓展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2024年1-11月受理163件,启动诉前鉴定59件,促使55件诉前化解。

【典型意义】

医疗纠纷诉前鉴定,为案件争议事实和赔偿金额提供了专业性意见参考,使诉前调解更具说服力,且法院委托诉前鉴定能有效避免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后,另一方又申请重新鉴定的久鉴不决、多头鉴定问题。武功县法院“专家意见+诉前鉴定”模式有助于当事人预判诉讼风险,提出合理诉求,降低彼此对抗,促进诉前和解。对于诉前调解不成转入诉讼的案件,有助于根据鉴定意见进行繁简分流,缩短审理周期,节约审判资源。

 

05

构建二审立案前调解机制做实做细实质解纷

——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运用二审立案前调解机制有效治理衍生案件

【基本情况】

为做实二审案件前端预防、实质化解,渭南中院制定《民事、行政案件二审立案前调解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实行二审立案前调解和执行风险告知前置程序统一管理,实现调解案件全流程可追溯、查询、统计。组建民事、行政二审案件立案前调解团队,针对上诉案件当事人对抗性更强、案件相对复杂特点,由法官、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行业专家组成调解团队,精准识别适宜调解案件,构建“调解员先行调、法官助理协助调、法官指导把关调”的分层调解模式。对于调解不成功的现场立案,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进入速裁程序当天开庭;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随机分配至审判业务庭室进行精细化审理。该机制自运行以来,累计精准识别可调解案件2000余件,二审立案前调解成功236件,快速裁判1091件。

【典型意义】

采用平和方式实质性解决纠纷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群众与法院司法审判的共同目标和追求。渭南中院在一审后二审前“空档期”发力,推动建立多层次递进式解纷机制,全程跟进开展调解工作,取得较好成果,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减少了衍生案件,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正与效率的新需求新期待。


来源:陕西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