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5 15:17:10来源:西安中院作者:
西安法院
2024年十大工作亮点
一、审判执行质效实现“新跨越”
西安中院在大法庭公开审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
西安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7.65万件,审执结42.27万件。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4.52万件,审执结4.06万件。全市法院案件增幅连续3年下降,一年半以上长期未结案清仓见底、动态清零,一审判决发改率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案件总量10年来首次下降、审判执行质效10年来首次在全省登顶。全年执结案件16.66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25.73亿元,占全省的57.58%,执行到位率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三年来执行到位金额1438亿元,超过2022年之前10年的总和。交叉执行工作经验被《中国审判》报道。2案入选全省打击拒执犯罪五大典型案例。西安中院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执法办案和重点工作优秀单位”;2025年全国“两会”最高法报告中呈现4个西安元素。
二、法治服务大局绘就“新蓝图”
新设立的陕西西咸新区人民法院
找准司法审判的职能定位,为支撑和服务西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聚焦西咸一体化战略定位,西咸新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12月揭牌履职,以司法服务助力打造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对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设立西安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率先入驻“中央法务区”,提升以法育商效能。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机制日益完善、效应不断扩大,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建设赋智赋能。纵深推进“两行动、两措施”,推出11项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审结商事案件9.37万件。坚持善意文明司法,及时为努力还债的企业修复信用182件次。西安中院牵头的3项营商环境指标三年蝉联全省第一。
三、司法赋能创新打造“新引擎”
高陵法院法官前往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开展入企“法治体检”活动
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804件,服务“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和西咸新区、高新区2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一体两翼”架构,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提供精准司法保护。主动融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合作对接磋商,推进知识产权替代性争议解决。建立专业陪审员机制,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审结涉“卡脖子”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案件449件,促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邓某等生产销售假冒众多国际奢侈品注册商标案,推动跨地域重大知识产权犯罪的全链条打击,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
四、守护平安稳定迈向“新征程”
周至法院与多部门联合巡查,向当地居民宣传预防养老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
认真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聚焦防风险工作重点,努力以高水平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精准打击涉黑恶犯罪7案47人,坚持黑财清缴、线索清仓、行业清源一体推动,涉案黑财处置到位1.7亿元。审结“假药丸”等危害食药安全犯罪24案,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医保诈骗、社保诈骗等犯罪行为,审理“缅北电诈”案、借诊疗之名兜售保健品案,千方百计帮受骗群众追赃挽损。制定金融审判指导意见,审结金融案件6万件。与金融监管机构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成功调解纠纷9万余件,涉及标的额45亿元。参与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智冠系等3案入选全省五大典型案例。西安中院连续5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五、民生司法关怀彰显“新作为”
新城法院法官成功调解一起供水纠纷案件,业主握住法官的手表示感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法治服务供给,群众司法获得感大幅提升。审结民事案件24.14万件。健全一站式、全覆盖、跨时空的诉讼服务“全科门诊”,80.5%的案件实现网上立案,81.79%的诉讼文书实现线上送达。准确适用民法典新制度新规则,沙某某探望权纠纷案,作出“亲情和伦理胜诉”的判决,被最高法院列为首例隔代探望指导性案例,《人民日报》予以报道。王某打篮球不慎受伤案,依法适用自甘风险原则,该案判决被评为全国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着力解决供用热力合同纠纷案件高发问题,探索“示范性诉讼+批量化调解”机制,2024年全市新收一审供用热力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63.69%,西安经验在全国推广。
六、多元解纷体系激发“新活力”
西安中院为新建成的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全力推动“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3.0版迭代升级,落实与46家单位签订的53份协作协议。设立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统筹180家调解组织、818名调解员资源,实现1个总站跨地域、跨层级调度。前移“45+4”个工作站司法服务,立足基层治理现实需求,畅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百千干警下基层”活动,在189个共享司法驿站建成基层党建联系点,做实“抓前端、治未病”,打造服务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多元解纷“西安样板”。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4.23万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40.62%。工作成效先后得到最高法院、省委、省高院、市委和市政府等主要领导批示10次,“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被评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全省典型案例”和“全国优秀案例”。
七、生态司法保护提升“新颜值”
西安中院法官司法巡山活动中,向群众普及秦岭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聚焦秦岭生态保护,建立形成以1个中心、1个基地、2个机制、8个工作站为平台和载体的“1128”秦岭生态司法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横向有联动、纵向有衔接”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全覆盖。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健全司法协作机制,完善行政司法联动机制,设立巡回审判点,建立保护基地,举行联席会议,开展司法巡山,一体保护自然瑰宝。审结环境公益诉讼4案31人,严厉打击损毁文物、名胜古迹和盗掘古墓葬等犯罪14案29人。坚持恢复性司法,长安法院对蒋某等5人破坏生态环境予以严惩,同时判令赔偿生态修复费用113.46万元,该案入选全国“秦岭司法保护”八大典型案例。具体承办第二届全国法院“秦岭大会”,并作大会经验交流。
八、干警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西安中院组织全体干警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
以《西安法院人才建设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5)》为抓手,深化干部综合研判“精准画像”结果运用,促进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开展贯穿全年的“净心塑形”专项活动,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全年共有365个集体和个人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包括国家级40个、省级82个、市级243个,西安中院被推荐申报为“全国文明单位”、宣传处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少年庭获评全国法院妇女岗位建功成绩突出集体,长安法院综合审判庭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个专案组及2名干警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有功单位、有功个人;2场庭审获评全国“百场优秀庭审”,50个调研成果在全国及全省各类评比中获奖。
九、人民法庭建设释放“新效能”
西安法院首批入选最高院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乡村振兴篇)的临潼法院雨金法庭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人民法庭“两化”建设成果,打造城乡特色新“枫”景,27个人民法庭实现办公场所独立,25个人民法庭拥有独立庭院,科技法庭、互联网法庭整体布局,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硬支撑”明显改善。大力推行“立审执调访”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人民法庭+无讼村(社区)”工作,就地化解变为人民法庭和社区村组的“双向奔赴”。“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如火如荼,39个省级示范、达标法庭以及4个全国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做到“一院一品牌、一庭一特色”,让“小法庭”诠释司法为民“大情怀”,成为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果新的“增长极”。
十、法治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西安中院原创法治公益微电影《律动心弦》先导片登陆西安地铁
深入推进民法典“三讲三进”活动,发布典型案例8批76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临潼法院建立兵马俑、华清池等2个旅游巡回审判点景区工作站,全力解“游”愁,让“法治因子”扮靓城市美景。审结著作权案件3145件,擅自使用《狂飙》剧中人物卡通形象案,入选中国十大文化法、传媒法与文娱法事例。打造融媒体矩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法院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3个新媒体账号获评全国法院“十佳百优”奖,11部微电影、微视频获“金法槌”等奖项18个。以审结的著作权案为原型,创作公益微电影《律动心弦》,荣获中国第3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知识产权保护电影短片奖”等5项大奖,法治文化“西安品牌”助推文化兴市战略实施。
来源:西安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