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3-20 17:41:18来源:新华社作者:记者 霍小光、周英峰、周婷玉、崔清新
“通过!”——这是不懈努力的结果。加快立法步伐,一批支架性法律出台,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实效——这是坚持探索的目标。专题调研、专题询问、专门听取预算执行报告,人大监督不断取得新成效。
履职——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成千上万件议案建议凝结代表心血,每一件回复、办理,回应民主民生关切。
回顾十一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一个个难忘瞬间,为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新跨越刻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依法治国迈向新阶段
【历史瞬间】2011年3月10日,人民大会堂再次见证历史时刻——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支撑法律体系“大厦”的,是以宪法为统帅的240余部现行法律、700多件行政法规以及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
“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改革开放之初‘无法可依’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说。
社会保险法、侵权责任法、选举法、刑事诉讼法……五年来,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立法步伐,审议法律草案等93件,通过86件,一批支架性法律出台,确保了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并不断完善。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意味着继‘法律体系’之后,‘法治体系’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显明说,“法治体系”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更高目标再出发……
“保障人权”彰显立法为民 “同票同权”开启民主新时代
【历史瞬间】“新年希望一切有个新的开始。”2013年的第一天,重获“自由”的交通肇事案嫌疑人李某站在看守所门口感慨。这一新开始得益于当天正式施行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遵循刑事诉讼法关于防止超期羁押的规定,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为李某办理了取保候审。这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回首五年,“保障人权”的立法理念进一步彰显——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意义重大深远。
回首五年,“同票同权”推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修改选举法,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第一次从制度层面明确取消城乡差别,使公民政治权利更加平等;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切实保障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一点一滴,折射民主政治前进的轨迹。
回首五年,“民生情怀”融入立法实践——
制定行政强制法、修改国家赔偿法,强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对公权力的制约;制定和修改社会保险法、食品安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法制轨道。
法律草案公布成为常态 征求民意推动科学民主立法
【历史瞬间】2011年5月20日,湖北一家水泥公司的销售员罗远景和15位社会公众代表一起出席全国人大立法座谈会,充分表达他们对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意见:“提高个税起征点对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可以大大改善生活。”
在中国人大网上,有8万多网民针对这一法律草案提出23万多条意见,创下当时立法征求意见数量之最。
2011年6月30日法律草案交付表决时,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大幅提高到3500元。全国6000万人因此不再纳税,税负减少约2000亿元。
“这是经过充分审议、反复研究后作出的重要调整,背后是对民意的充分尊重和审慎考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说。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不断拓展开门立法的新途径,成为本届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一大特色。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郑重提出:凡是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使法律草案公开公布常态化。
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向社会公布48件法律草案,共有30多万人次提出近180万条意见。
7万、10万、30万、55万……从社会保险法、车船税法,到预算法、劳动合同法,近年来屡创新高的意见数量成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注脚。
三年九场专题询问 数十位部长到场“应考”
【历史瞬间】“为规避风险和责任,学校不惜舍弃春游、运动会甚至体育课,请问如何看待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近期连续发生校车安全事故,请问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到底如何维护和加强校园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索丽生向有关部委负责人连续发问。
这是201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的一幕。
“询问”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专题询问”先河。
从“问钱”“问粮”“问医”“问房”,到“问水利建设”“问饮水安全”“问国企改革”,无一不是群众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重点。
“委员们的提问有水准、有深度,是对我们工作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回答问题是责任,更是承诺,让我们不敢懈怠。”回忆起一年多以前的那次专题询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颇有感触。
通过专题询问,一些长期存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回顾五年,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和“两高”的70个工作报告,检查了21部法律的实施情况。人大依法监督的方式不断丰富、实效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农民工首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议案建议件件有回复
【历史瞬间】2008年3月7日,身着正装的胡小燕,坐在温家宝总理对面说出了心里话:政府应该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这个瞬间我永远难忘。”作为首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胡小燕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代表,让我们的声音更洪亮。”
胡小燕的希望成为现实:刚刚当选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工代表数量增加到31名,是五年前的10倍。更多农民工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的印证。
胡小燕代表在过去五年中,共提交了20份建议,件件都与农民工相关,其中不少建议已经得到落实。
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形式,督办代表议案建议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
关注收入分配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五年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都提出议案建议数千件,几乎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督办,其中大部分已经解决或计划解决。
当选不负重托,履职担当民意。
2013年2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后一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地按下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确认代表资格全部有效。
2987名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将肩负人民的嘱托,响应时代的召唤,在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霍小光、周英峰、周婷玉、崔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