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兼“主人”的生命绝唱

时间:2013-03-22 15:10:37来源:本网作者:后10年为正科级)。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

  ——追记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关镇人大主席杨承国     这么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杨主席出车祸了!”     “杨部长去世了!”     “啊?这怎么可能!……”     “唉,他不该那么玩命地工作啊!”     “多好的人啊!昨天还在街上遇到,今天咋就不在了!”     “难道真是好人命不长么?……”     噩耗瞬间从乡下传到白河县城。人们顿时陷入巨大的震惊、悲痛、惋惜之中。     2012年12月13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白河县干部群众来说,却是那样刻骨铭心。这天,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关镇人大主席杨承国突然离去,走完了他平凡而壮丽人生的51个春秋。这天,寒风凛冽,雪花飘飘,那寒风仿佛是在为人民痛失一位优秀“公仆”而哀鸣,那雪花仿佛是在为人民痛失一名好“主人”而洒泪。     杨承国是白河县小双镇东村人。1981年7月自安康农校毕业后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白河县原中厂区农技站站长,中厂乡党委书记、原中厂区委副书记、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林业局副局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正科级组织员、城关镇人大主席等职,其中在县委组织部任副部长14年之久(后10年为正科级)。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度、2012年度白河县人大创先争优活动“优秀人大工作者”。由于杨承国一贯工作非常认真,处事公道正派,白河县委这次公开选拔干部时,考虑到选拔“弹性”很大,抽调他担任两个考察组中一个组的组长。     本来他是可以避过这一劫的。在宋家镇完成考察任务后,按原定计划应该回到县城,宋家镇领导认为雪天路滑,不安全,挽留他不要走。可是,他说天气放晴了,安全应该没有问题,还是早一点去小双镇为好,这样可以争取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大家拗不过他,只好看着他们一行人驱车离去。谁知,4时45分许,考察组一行6人乘坐的三菱越野车行驶至小双镇友好村时,因路面积雪车辆打滑,翻下路外边坡杂木林中。后来人将他抬起来时,他已经气息奄奄。因伤势较重,在送往县医院抢救途中不幸去世。     说起杨承国生前的事迹,熟知他的人要么热泪滚滚,嚎啕大哭,要么眼眶潮红,感叹唏嘘……     城关镇女干部、清风村包村干部吴晓东3天前还在电话上埋怨杨承国“你要把我拖死啊!”此时却泣不成声:“杨主席呀,前几天你催我们大风雪天上门去发征地补偿款,哪晓得一切都已经妥当,公路就要开工,你却看不到了!”     听到杨承国去世的消息,清风村村民管发民哭诉着:“杨主席为我们村争取项目、资金,真是操碎了心……多好的干部啊,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灵堂设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2月17日上午9时,杨承国同志遗体告别仪式隆重举行。灵堂庄严肃穆,挽联高挂,哀乐阵阵。市、县领导和各级各单位纷纷送来花圈挽联,近千名来自县直机关单位、镇村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自发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杨承国同志。他们每个人都神色凝重,脸上写满了哀伤,眼眶里噙满了泪水,诉说着对杨承国同志的无限哀思和怀念。     听到曾经的老部长遇难的消息后,县委组织部的全体干部心情沉重,许多同志来到县医院,悲痛欲绝、泣不成声。2010年到白河工作的选调生赵彬翔,按照传统风俗一步一叩首来到了灵堂前,头抵着灵柩,伤痛无比。这个来自湖南的小伙儿,独在异乡,举目无亲,得到时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杨承国慈父般的关怀和帮助,使他较快地融入这方新天地,并很快锻炼成长起来,被上级一个重要部门相中。“恩人”突然去世,此时此刻怎能不悲痛欲绝!     清风村年逾古稀的村民刘录明,除了吃饭和小睡,吊唁期间一直默默地陪伴着“大好人”。三十年前起因的一宗土地纠纷,他找县领导及有关部门上访了十几年。由于事情错综复杂,没有谁给他解决,也没有谁耐心地听他诉说。可是,杨主席说自己是人民公仆,也是国家主人(人大代表),耐心地听他诉说原委,到了下班吃饭时间仍然坚持倾听,并多次召集会议进行沟通和协商。如今问题虽然还没有解决,但是调查得清清楚楚了,杨承国尽心尽力了。对这样的“公仆”、“主人”,刘录明怎么能不依依不舍呢?     清风村一组特困户莫举连,在杨承国灵前泪如雨下:“杨主席啊,要不是您的大恩大德,我怎么能活到今天?老天爷呀,您怎么不让我替杨主席去死呀?”那一声声痛彻心扉的呼喊,让人为之动容。他患有严重肝腹水,妻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儿子也做了胃切除手术,家里一贫如洗,举步维艰。杨承国主动将其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隔三差五地去看望他,每次不是送些粮油,就是悄悄留下零用钱,每年还出钱给他们父子俩办理养老保险。得知杨承国去世的消息时,他正挂着点滴,他当即拔下针头,从病床上爬起来,拄着拐杖来守灵。他永远忘不了杨主席对他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语和一次次兄长般的照顾。     一提起杨承国的名字,牛高马大、年逾“知天命”的清风村党支部书记罗锋眼泪“哗”地一下就流出来了。杨承国不仅是他的联村领导,也是他的好兄长、好老师啊!如今杨主席突然走了,这怎么能不叫人心酸落泪呢?     在陕南山区,送葬的队伍少不了锣鼓,这天的锣鼓也比一般时候多了一套。就在前一天,清风村村民管发明找到村干部说:“杨主席那里你们就送个花圈!对不对得起人家?咋也要送套火钹吧?你们要是不送,我私人掏钱送!”。随后,村民自发组成一个6人的锣鼓响器队,加入到送葬队伍当中。     “杨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杨部长,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灵堂外一条条横幅,表达了大家对他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英年殉职人民痛失好干部,山河同悲我辈当效孺子牛。”灵堂前的挽联道出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声。     杨承国走了,太忙太累的他静静地长眠于他钟情的土地,休息去了。     杨承国走了,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与传说写在了大地,留给了人们。     杨承国走了,那魁梧的身躯及敦厚的面庞,幻化成了春风细雨……   杨主席与我们穷人最贴心       在杨承国心中,时刻都装着基层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广大群众将他视为自己的“贴心人”。     县上有一名1949年初参加工作、1952年全国精兵简政时回家的村民,几十年来多次到中、省、市、县上访,要求享受离休或退休待遇,但根本不符合政策规定。县委组织部多次接待答复他都不服,继续上访,成了县上有名的“老上访”。问题没有解决,却耗尽了家财。2003年,杨承国详细了解情况后,很理解上访者的心情,“新中国建立前就参加了工作的人,如今却过着这种生活,这碰在谁身上心理也不平衡,况且有些历史背景上访者也不清楚。”但是他也知道这事的复杂性。他说:“这种事情口说无凭,得寻找政策依据,把问题调查得清清楚楚,解释得明明白白,才能服人。”他多次带领干部到档案馆查资料、找证人。一个星期后,重新整理出一套详尽的政策依据和答复意见,然后在全县召开信访听证会,向当事人和听证者耐心解释政策。这一系列扎实认真的工作深深感动了当事人,使这个村民心悦诚服,表示尊重组织意见,以后不再上访。鉴于当事人早年时参加革命,现家境贫寒、身体不好,杨承国又积极协调县上有关部门给予他生活帮扶。这位村民感动不已:“我佩服杨部长,他与我们穷苦人最贴心!”     2011年6月,杨承国从县委组织部调任城关镇人大主席。此时,他已连续三届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对人大工作已经比较熟悉了;出身于农村、学过农技专业、长期做农村、农民工作,又使他从事基层工作轻车熟路。在一些人的不解和议论中,他愉快地上任了。“这样好啊,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可以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他轻松地说。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升迁与否当回事,心里总是装着群众。     知情人说他在组织部工作太忙,认为现在可以轻轻松松享享清福了。实际上,这个“闲官”一直不闲。     杨承国在城关镇除了负责人大工作外,还分管党政机关后勤事务、作风建设等工作。     机关干部要给群众服务好,起码要按时上下班,让群众找人方便。到镇上没几天,他就主持制定了《白河县城关镇干部签到册》,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规定的上班时间是八点,而翻开签到册,发现几乎每天第一个签到的人都是杨承国,都在八点以前。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镇干部的工作纪律得到有效加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为了让干部们做得更好,他在充分调查了解镇情实际和干部组成结构后,又亲自编写了《白河县城关镇镇村(社区)干部管理制度汇编》,从根本上规范了干部管理,加强了镇村(社区)干部的作风建设,促进了全镇工作的高效运转。镇纪委书记吴志庭说:“现在,群众只要到城关镇办事,镇上干部的热情服务、耐心讲解,都能让办事的群众满意而归。”     杨承国在城关镇的一位同事撰文称:“虽然我们和杨承国同志只相处了短短一年半时间,但是他身上那种勤勉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公道正派、以身作则的崇高品质以及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震撼着我的心灵。他就像一盏明亮的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清风村党支部是杨承国的党建联系点,因此他对清风村的发展十分关心,对村民的痛痒、愿望、呼声了然于胸。     绣屏山森林公园路隶属于清风村境内,本是一条村组小路,未纳入县级规划,但是考虑到山上30余户100多人的出行安全与便利,以及方便县城群众去绣屏山锻炼,他多次找到县上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最终将这条道路争取到了县级规划中。之后,他又带领村组干部找交通、城建等部门,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杨承国去世前夕,这条路的征地工作已全面完成,他紧锣密鼓地督促工作人员将征地款已全部兑现给每一户村民。     对群众的事儿,无论大小杨承国都十分上心。清风村主任陈本兴说:“2012年防汛防滑期间,我们村二组村民夏洪友的后檐沟掉了个石头,石头不大,也没砸着屋子。我接到组长的报告后,起初觉得是小事,没必要去,但是杨主席知道后,脸一下就拉下来了,说:对群众的安危可不能马虎!当即叫我跟他一起赶到夏洪友家现场查看。为了确保安全,还和村组干部一块儿在夏洪友屋后挖好防洪沟,坚信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后才放心地离开。”     “三问三解”活动,在一些地方只是走走过场,玩玩花拳绣腿,而由杨承国负责的城关镇“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活动却搞得风生水起,扎扎实实,成效显著。     城关镇辖11个村、4个社区,常住人口3.3万人。“三问三解”活动启动后的5月19日,他的妻子不慎摔跤导致左腿骨折,住进了医院,而儿子儿媳远在宝鸡上班,家中还有两位90多岁高龄的岳父岳母需要照顾。情况非常特殊,杨承国不得不陪护妻子。即使这样,他依然坚持工作,在医院陪护妻子的二十多天里,把办公室设在病房,要求镇干部把收集到的全镇浩繁的“三问三解”活动材料送到县医院的病房里供他审阅处理。他针对相关问题逐一梳理,制定解决措施,撰写整改方案,送回镇上解决落实。     在杨承国的正确指挥和模范带头下,城关镇驻村(社区)工作组及全体工作人员,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交流,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仔细填写《民情民意调查工作日志》,了解群众意愿。通过近两个月的细致走访,有人在家的住户走访入户率达到100%。通过认真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广泛深入开展村情民意调查,建立民情民意“台账”,全面掌握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在认真调查研究,吃透镇情村情户情基础上,制定出村、户发展规划,做到规划落实到户、产业实施到户。      “三问三解”成效非常显著。全镇组织县直部门、镇村社区干部和村居民小组长共280余人组成14个驻村(社区)工作组,深入全镇8524户群众家中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共收集群众各类问题及建议355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迅速解答办理221件,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与建议意见,做好登记,分类汇总为134件,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认真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制定符合实际的解决措施和时限,集中力量帮助解决。活动中高度关注特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5至9月共解决住房问题122件,城乡低保问题118件,治病就医问题21件,生活困难救助问题22件,小学至大学上学困难问题38件,解决修路、供电线路改造、饮水、公厕、大街小巷安装路灯、路面整修、居住区污水垃圾污染、村级活动场所、村级债务问题53件。同时深入一线,进一步开展矛盾大排查活动,共解决矛盾纠纷信访问题93件。严格实行解决问题销号办结制,对“台账”上的问题解决和解答结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到8月底,纳入台账的134个问题全部解决销号。为解决问题,镇政府出资70余万元。     “杨主席解决纠纷不光靠的是公道正派,还有对法律法规的钻研和运用,对群众的一份理解和耐心。”杨承国一位同事说。2011年10月,他的联系点清风村原一组村民查某私下将一宗荒山林地转给一建设单位,协议获得50万元征地补偿金。事情发生后,村民意见很大,纷纷向上反映。他们认为该宗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不能个人随手倒卖。此时双方剑拔弩张,大有引爆群体事件的态势。为解决矛盾,老杨找法律条款,找政策依据,找各当事方沟通,最终按照合法合理的原则,将补偿款4万元划归村集体,35万元归查某个人,余下11万元,平均分给本组村民,达到了合法、合理、各方都满意的效果。   “杨认真”是早就出了名的       杨承国有几个绰号:杨认真、活字典、活档案、一根筋、犟牛。其中他最乐意接受的是“杨认真”。“工作认真有什么不好?这绰号也是对我工作态度的肯定和褒奖呢!”     笔者在白河县采访时,县人社局局长魏保柱说:“杨认真”是早就出了名的。2000年,我到县总工会当主席,那时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党组织是一个联合支部,县妇联主席当支书,我当组织委员。我们在四楼办公,组织部在三楼办公。支书说:去年我们支部在机关党建年度目标责任考评中,是“杨认真”带人来的,给我们扣了分,他太认真了,简直到了刻板的程度!我说:不怕他认真,就怕你不认真,你只要把工作做细致扎实了,他就扣不了分!当年度县上考评,又是“杨认真”带人来搞的,他还是认真细致地查看资料,可就是没有找到扣分的地方,因为我们平时认真做了!     工作31年,杨承国一直坚守的就是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认认真真。     县委组织部的同事记得,多年前一次考察干部,本来县委已基本确定任用,在一般人看来,考察就是走走形式了。担任干部考察组组长的杨承国在考察中了解到该干部有违规行为,决意如实汇报。该干部托人说情,一同考察的同事也觉得基本确定了的事情,不能太认真。而杨承国最终没有手下留情,该干部的拟任资格被县委取消。     2006年11月,杨承国带领两名干部到一个乡镇核查丹参种植面积,陪同的村干部张某拍着胸脯说:“200亩任务已经全部落实,保证没有问题,你们先到我家里歇一会儿,吃了饭就带你们去看。”他坚持立即到现场丈量。经实地检查核实面积为120亩后,张某又称还有80亩在很远的一座山梁后边。他们一行又走了两个多小时翻了三个山头,大家已是汗流浃背。随行的两名干部说:“杨部长,何苦这么认真,把表填起来算了。”他严肃地说:“任务完成多少就是多少,决不能弄虚作假。”张某见他执意要查出实情,只好如实道出:全村只种了120亩丹参。他当场批评了那名村干部,并随后对这一情况在全县进行了通报。
    担任白河县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兼职委员,杨承国也非常认真。每一份会议文件他都认真阅读,很多审议意见草案都留下了他字斟句酌修改的痕迹,每次发言总是有理有据。
    2011年县镇人大同步换届,杨承国搞得非常严谨、扎实。时任城关镇党政办主任李国兵说:“杨主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县培训后之后,他叫我用摩托车带着到每个村去看,了解和掌握选民情况、交通情况,同时考虑选区划分、会场安排。春风社区有28个居民小区,城乡人口混杂居住,情况很复杂。一天中午,他根据社区主任的的介绍和描述,当场画出草图,选民分布、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主会场及分会场设置、工作人员配备等等,一目了然。你只要按照他制定的方案实施就行了。”     杨承国的认真还体现在办理代表建议上。2011年11月,城关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收到议案1件,建议、批评和意见28件。经大会主席团研究决定,1件议案转作建议办理,28件建议、批评和意见中有2件相同的合并办理,确定应办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7件。对人大代表提出的这些建议、批评和意见,会后承办单位在办理中有些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怎么行!2012年5月,他召集大会主席团会议研究,就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并明确规定:个承办责任人和相关业务人员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纳入对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如果承办责任人不认真办理和解答,经三次办理在年内不能让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将在下次人代会上通报。     他的认真还体现在坚持几十年不变的读书学习、研究问题、作工作笔记的习惯上。他对乡镇人大工作的认识是深刻的。这从《做好乡镇人大工作要恰当把握六层关系——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一点粗浅思考》一文中可见一斑。“乡镇人大必须正确认识理解和全面履行职责,以有效履行职责,发挥好应有职能,保证正确行使职权,树立和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如果把人大的监督看作是对某些人的挑剔和为难,或一味地图简单省事,怕代表叫真添麻烦,一年当中仅走形式草草开一次例会,别无其他活动和作为,不认真尽责履职,那就是失职,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就是对人民民主政治权利的践踏。”     清风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失败,有人视为杨承国的“败笔”而不愿提及,但是经过细致采访,笔者认为这恰恰反映了杨承国重视群众意见、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的负责态度。     几年前,部分村民联名反映村上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对镇上所作的处理不服,升级为到县委县政府上访,反映了20多个问题。2010年10月,杨承国参加了由县纪委副书记任组长的调查组调查,他负责的矛盾调查化解组工作量最大。他认真听取每一个村民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说服、沟通。话明气散,一块块“寒冰”被他那颗火热的心融化了,原来预计要花一大笔钱才能平息的风波,结果没有花多少钱就风平浪静了。     接着就是村委会换届。杨承国担任镇指导组组长。他指导村上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上级文件要求搞好换届选举。清风村属于城中村,所辖人口户籍情况非常复杂。11月24日,他在村址主持召开“清风村村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就有关事项进行研究。事项之一是通过关于选民登记办法。经过举手表决,36人全票通过,遂决定:户籍不在清风村而住在清风村的公民要求参加清风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一律不准许。     原任村文书李某,户籍已经迁移到邻近一个社区居委会,但是公安人员没有收回旧户口簿。李某用旧户口簿登记为本村选民,2011年12月参加了村主任竞选并成功当选。选举结果当场宣布。后来,有人举报李某户籍不在清风村,不具备参选资格,当选结果无效。“真有这事?”杨承国亲自与派出所联系核实后,与李某沟通,李某振振有词,杨承国拿出会议讨论通过的白纸黑字的选民登记办法规定,指出了李某的欺骗行为后,李某无言以对了。杨承国主张重新选举。有人劝他:“选一次村主任程序太多,太麻烦,能不能算了?”他严肃地说:“那怎么行?规定是大家讨论决定的,必须遵守执行!”     经过又一轮更加严格认真细致的宣传动员、登记选民、推荐候选人、制作选票等一系列程序,清风村第八次村委会选举大会在县职教中心如期举行。选举没有设流动票箱(这往往是容易出现舞弊问题的环节)。2012年2月19日上午,村民像过喜事一样来到会场。领出选票512张,发出选票446张,收回选票446张。经过唱票,五组组长陈本兴以获得278张选票而领先于另外2位候选人,成功当选。     基于村委会换届选举失败而进行的第二次重新选举,其实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教育,也是一次鲜活生动的民主政治实践。村支书罗峰说:“杨主席对这事的认真,使我们懂得了选民权力的宝贵,要当村干部,就要光明正大地凭资格和条件参选,就必须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民主不是儿戏。”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余明安说:“杨承国就像雷锋,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几十年以一贯之地那么认真、负责,那么淡泊名利,一心为民,这种品质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前就有人说他是活着的万立春。”   他媳妇前几年还在卖菜为生       杨承国不仅具有敬业奉献、勤勉务实、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还是全县领导干部中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甘于清贫的典范。     2001年,他勤奋好学的儿子王吉昌考上了宝鸡文理学院,每年需要学费和生活费一万多元。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但更让他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因为他当时还有年逾八旬的岳父岳母需要赡养。在农村有两个哥哥需要照顾——一个身体有病,一个智力低下。面对拮据的经济来源,他和妻子商量,要在1995年开始卖菜的基础上,再增加豆腐乳、泡菜等一些成本比较低、可以手工制作的菜品。从此,以后他和妻子比以前起得更早了,生活更加节俭了。     乡下老家的地方领导多次对他说:“如果家里有什么困难,可以给些照顾。”他婉言谢绝:“谢谢组织上的关心,我在组织部工作,不能搞特殊,那样影响不好。”     多年来,尽管要赡养两个老人、照顾哥哥、供养儿子上学、妻子常年治病,他的经济状况很紧张,但他默默地坚守着一条底线:“即使再困难,也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     2008年国庆节,他和妻子回老家,本来两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搭乘的“面的”车中途出现故障,他们等了很长时间,没见客运车来,只好拦下一辆拉沙的货车,坐在驾驶室里颠簸了四个多小时摸黑才回到家。途中遇到不少熟人说,单位有车你不用,自己找罪受。他笑笑说:“公事与私事还是分开好。”     他的妻子王景漪说,杨承国当组织部副部长那会儿,晚上一有时间就帮她做腌菜、酿甜酒、炸红苕丸子,每天天不亮,还得帮她把要卖的东西搬到菜市场。王景漪也曾试探着问过丈夫:“你在组织部工作,能不能想办法给我找个稳定工作?”他一口就回绝了:“你是信用联社内退人员,解决了你的工作,那别人咋办?”     “农历10月27日,是他的生日,我原本打算好好给他庆祝一下的。但是由于即将年底,镇上的各项工作都忙得很。他告诉我,等这几天忙完了,再补上我的生日吧。我天天盼着他能在这个周末闲下来呢,谁知他就这样离开了我……”说到这里,王景漪泪如雨下。     城关镇纪委书记吴志庭说:“杨主席生前穿的衣服最贵的才600多元,生活太简朴了,去世后,镇上给他买了一套近2000元的西服、一双500多元的皮鞋。如果他九泉之下有知,可能会说我们太奢侈了。他的遗体是穿着正装、覆盖着党旗与我们告别的。”       作为担任多年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杨承国是真正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作为连续几届的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真正的“主人”,没有辱没人大代表的光荣称号和神圣使命。他以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崇高追求、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为阶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跃上了人生之巅,定格了生命的绝唱,令我们仰视,令我们钦敬!     杨承国——人民的好儿子,时代的好公仆,他悄悄地走了,带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带着对父老乡亲的深深眷恋。     是的,在秦头楚尾及三秦大地,杨承国闪光的名字被深深镌刻在秦巴山间,他那关于“公仆”与“主人”的生命绝唱将永远在悠悠汉水之畔回响!       (曾德强  许  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