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06 11:23:56来源:陕西日报作者:网宣
大风起兮云飞扬。
千年之前,建都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汉、唐王朝,沿着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诸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陕西身处中华民族全盛时代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近500年来,人类开启大航海时代,陆上经济逐渐让位于海洋经济,环太平洋、环大西洋经济圈成为轴心,中国内陆腹地的陕西由此走入边缘。
进入21世纪,连接西太平洋经济圈和大西洋东岸各国的广袤欧亚大陆,再次凝聚全球经贸视线,西部大开发与建设“一带一路”成为最嘹亮的时代号角。陕西再一次站上新的起点,重新走到了对外开放的前沿。
7月5日,外交部陕西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开放省份,正张开双臂,期待着与全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开放陕西,寻找环太平洋机遇
全球产业升级、制造业转移的浪潮中,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作为西北内陆省份,陕西借助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地位、丰富的科教资源、较为完备的现代产业基础,在扩大开放中积极寻找发展机遇。
各类经济特区、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先遣队。自1991年西安高新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开始,陕西就将各类开发区、开放区、保税区作为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西咸新区、渭南市高新区,以及陕北、陕南新兴的开发区,借助各类政策优惠和市场化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外部投资和新兴产业入驻。目前仅在西安高新区就有三星、美光、强生等百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2012年韩国三星半导体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这一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最大的外商单体投资项目,也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标志性成果。在“三星效应”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来陕西投资兴业。2015年,韩国已成为陕西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目前正在建设的陕韩产业园,不仅将聚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种产业,同时还将建设仓储物流、企业孵化、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多功能区域。
2016年,陕西还将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启动推进半导体国际合作产业园、中俄丝路创新园、陕港融资租赁国际合作园等首批13个国际合作产业园挂牌建设,持续提升开发区国际化合作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陕西通过搭建各种对外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与中部、东南沿海、海外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1997年,由陕西省政府倡议发起的中国东西部贸易投资与合作洽谈会诞生了。这个旨在沟通东中西部贸易投资的平台,在此后的20年里,逐渐成为跨区域交流合作的典范。20年间,西洽会投资贸易总成交额超过了6万亿元。如今,西洽会又全新升级为丝博会。这一区域间的经贸交流盛会,由此将视野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今年的丝博会暨西洽会上,陕西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64个,合同额1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1.5%。陕西各代表团与12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利用外资合同。投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0个,总投资额达到108.34亿美元。
不只是丝博会,杨凌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一系列合作交流舞台,召唤着政策、产业、资本、文化竞相登场,展示着越来越开放的陕西。“十二五”期间,陕西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5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也从18.2亿美元增长到46亿美元,年均增长也达到20%。目前台湾、美国、韩国等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陕西前三大贸易伙伴。
丝路复兴,重回向西开放前沿
中国将开发、开放的视野转向了西部。继西部大开发之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涵盖中国西部乃至广阔欧亚大陆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开启了全面向西开放的历史进程。整个欧亚大陆腹地的资源、产业、市场、古老文化、人文交流历史等,在新的时代浪潮中重新激活,古老的丝绸之路获得新生。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在千年之后,重新走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对欧亚大陆内部贸易来说,随着上世纪90年代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开通,通过中国的陇海、兰新铁路一线到达欧洲,有着很强的时间和成本优势。同样的产品,从宁波、上海等通过海运到欧洲需要25-30天,而从西安陆运只要15天。陕西借助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枢纽地位、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贯通从沿海、内陆到中亚、欧洲的交通走廊,重振古丝绸之路。
在陆海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运输时代,陕西积极打造陆、空、数字三条新丝绸之路。目前“长安号”中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西安港”纳入“中国港口代码体系”,成为国家一类临时口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除了构建和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硬件交通条件外,陕西还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推动航空港和陆港联动发展,推进丝路沿线省市区通关一体化;积极创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陕西充分把握自身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优势,积极开展产能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经贸成果。近几年来,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等相继建设。与此同时,陕煤化、陕有色、陕汽、法士特等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外投资建厂,开展多领域合作。目前陕西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已经超过100个。
近年来在陕西举办的重大经贸和外事活动也越来越多。去年,“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在陕西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家乡陕西接待了印度总理莫迪,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久前,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和农业部长会议亦在西安闭幕。目前陕西已与世界上32个国家和地区缔结79对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创新时代,聚集全球目光
“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全球推介活动上,开放、文明、富裕、和谐、美丽、创新是陕西现场展示的六大板块,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朋友欣赏着陕西的“万花筒”,久久驻足。“看!身旁这个人的手一动,旁边机器人的手也会跟着动。”创新板块的VR机器人现场,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此外还有3D打印演示、文化创意产品推介、陕西高端制造业模型展示,创新正在让陕西离世界更近。
当代中国凭借国际制造业转移,实现了经济腾飞后,如今开始走上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历史新征程。陕西的科技力量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共有高校96所,各类科研院所1000多个。去年,陕西省技术交易额超过720亿元、专利授权量3.34万件,均居全国第四。大批前沿科研成果被应用于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城市建设等领域,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陕西已经在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型运输机、3D打印、无人机等一批处在行业尖端的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今国家又赋予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使命,陕西将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在“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进程里,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人才交流、文化往来,陕西在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下将聚焦更多世界目光。
追赶超越,花开遍地。陕西,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海纳百川的开放中心,将和全方位开放的中国一起,分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