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27 15:25:00来源:陕西日报作者:网宣
中流击楫,奋勇向前。“十三五”开局之年过半,陕西交出了自己的“半年成绩单”——GDP增长7.2%,清晰地描摹出陕西追赶超越的现实方位。
回首陕西经济上半年,围绕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综合平衡是发展的三个维度:改革的力度之大、节奏之快,出台的举措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产业发展从工业偏重、从资源依赖、从速度情结中解脱出来;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坚持拿出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曾经的“短板”,正在形成新的发展导向……
经济转型,陕西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使“五个扎实”转变成陕西发展的生动实践,全省上下需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直面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的稳增长形势,敢于担当谋全局,埋头苦干不张扬,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1 围绕顶层设计:落实中央部署自主探索创新
2016年是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陕西坚持把贯彻中央部署和自主探索创新相结合,紧紧围绕顶层设计这一核心,牢牢掌握驾驭全局的主动权。围绕供给侧改革,陕西加速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做好“抓结构性改革,抓重大工程项目,抓产业开放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创新活力”五项工作,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的部署,陕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生态领域各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一系列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顶层设计谋划到位,陕西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清晰展现,谁来改、怎么改、改什么,关键问题有了明确答案。
眉县至陇县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是我省“气化陕西”二期规划的重点工程,按照以往惯例,省级项目核准手续复杂、周期较长。而实际上,该项目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原来,宝鸡市发改委积极争取该项目审批权委托至市上,通过简政放权为项目手续办理提供便利。该项目的工作人员李伟明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样的效率在公司长输管线项目核准中属于‘高铁速度’!”
权力做“减法”换来了群众满意的“加法”,审批瘦身带来的“高铁速度”是陕西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的实效。今年省政府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深化简政放权上持续用力,再取消、下放、调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在强化监管措施上积极创新,加快理顺市场监管体制,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谋求突破,切实为项目建设、创业创新、群众和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今年我省出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坚持需求供给两端发力,在全力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的同时,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意见提出了我省落实五大任务的具体措施,并明确到2018年,全省钢铁、煤炭、水泥产能将分别控制在1000万吨、6.5亿吨、8400万吨以内,商品房库存规模较2015年减少13%左右。
国资国企改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着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使国资国企改革保持正确方向。省国资委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实施国有企业分类考核。选定在10户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4户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陕西全面实施省级零基预算改革,研究制定了省级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为部门预算改革构建制度框架,要求所有市县全面开展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目前,我省营改增改革试点开局良好,我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也将于近期印发执行。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改革决心坚定不移。能否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今年,陕西出台《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三个文件,建立起干部激励、容错和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
为大胆创新者松绑、为锐意改革者护航、为敢想敢干者撑腰,“三项机制”是陕西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度,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为陕西的党政干部卸下心理包袱、放心大胆工作打了一针“强心剂”。
2 坚持问题导向:追赶超越有抓手有方向
时至年中,从世界500强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传来喜讯:集团一系列调结构促转型的做法不仅成为行业典范,在全国予以推广,而且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出良好态势,集团生产经营持续向好优于预期。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65.5亿元,同比增长12.4%,同比增盈36亿元。
在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价断崖式下滑的逆境中,陕煤化集团却逆势而上。这场漂亮的“翻身仗”背后,是该集团发力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化解过剩产能总规模达3495万吨,煤炭库存达到历史最低点;煤炭完全成本每吨同比降低33.77元,降幅达20%;共增加、盘活资金300多亿元,“去杠杆”有了底气;伴随着一大批新技术的突破和转化,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以问题为导向剥茧抽丝,才能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今年上半年,陕西把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作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首要任务,原煤产量同比下降6.79%。水泥产量同比下降6.5%,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3.8%。种种信息显示,煤炭、钢铁等重点企业在压产减负后亏损面收窄。尤其是随着煤炭减量生产进入全面执行期,我省区域煤炭供给趋紧,煤价持续上扬,榆林、彬黄等矿区出现了久违的排队拉煤现象。
善抓关键点,追赶超越就有抓手;敢啃硬骨头,追赶超越就有方向。陕西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和工作的针对性。在今年年初发布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三五”我省将坚持“优煤、稳油、扩气”,打造新能源、电力外送、煤炭深度转化三个增长点,继续巩固能源化工产业支撑作用,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
在这一新理念引领下,我省能源化工高端化项目强力推进——延长靖边、陕煤蒲城、中煤榆横、神华榆神4个煤制烯烃项目全面建成,总产能达到310万吨,今年可充分释放产能。在煤制油领域,去年集中建成的8个煤制油项目,今年全面进入试产或正常运行状态。在精细化工领域,科隆能源特种橡胶制品、华捷纳米重防腐涂料、神光氟化工300吨七氟环戊烷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为经济增长增添了发展后劲。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今年以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和增速双双回落,稳投资形势严峻。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督促重点项目建设成为促进投资回升的重要抓手。我省制定了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出台县域经济考核办法,落实省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省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300亿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1-5月加快4.8个百分点,争取国家各类建设资金580.6亿元,其中,国家专项建设资金384.5亿元,占全国3.9%。
一台看上去像台灯的仪器,能清晰识别出人体血管的位置和深度,帮助医护人员轻松解决肥胖患者、婴幼儿扎针难的问题。这款全球首创可测血管深度的“扎针神器”是我国少有的拥有自主产权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高端医疗器械,它出自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
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类似“中科微光”这样小而专精、小而高新的创新“小巨人”有数十个。这家传统科研院所在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同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把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作为新时期的重要使命,跑出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接力赛”。今年西安光机所这一创新模式在10户企业和科研机构得以推广,成为陕西创新领域的一个亮点。
随着一批批影响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陕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显现。目前以大数据、高端芯片、新能源等行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体系正日渐成型。三星高端芯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中兴微电子无晶圆设计工厂……随着一批世界级企业项目落户陕西,“新经济”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3 注重综合平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追赶超越这一定位,陕西必须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同时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今年上半年,我省注重综合平衡推动经济发展,追求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统筹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为摆脱能源产业比重过大的格局,我省加速推进非能源产业发展。6月21日,咸阳高新区星火路一处工地上,12台液压机组同时启动,标志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投资建设的西北地区首条8.6代TFT-LCD生产线项目桩基工程全面开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全省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装备制造业增长16.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2.7%,高技术产业增长27.4%。数字背后,透露出陕西产业结构正在从工业偏重,从资源依赖中解脱出来。
产业结构的优化,还表现在服务业这一曾经的发展“短板”上。今年上半年,陕西第三产业产值增长8.2%,占GDP比重达46.64%。服务业发展的新势头,反映出经济大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2016年5月17日,汉中。第十一次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座谈会指出,过去五年,陕南GDP年均增速达到13.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如今的陕南,在循环发展的大定位下,产业结构越来越“绿”,产业格局正向着现代化迈进。曾经的区域“短板”,正在形成新的发展后劲。
除了“苦练内功”,陕南三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平台建设。向北,架起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桥梁;向东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体系;依托“同饮一江清水”的水缘关系,深化津陕合作,共同构建水源南北共治、经济互利双赢的区域合作关系。今年上半年,在关中经济运行平稳,陕北形势“缓中有忧”的状况下,陕南地区“稳中有进”,经济增长9.5%。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2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12%和14.8%。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改善,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多措并举,继续坚持拿出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大幅增加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投入。增进人民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一系列数据说明了问题:
——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1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以服务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就业人数23.12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万众创业出现好兆头,新登记注册企业5.12万户,同比增长16.07%。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居全国第12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最高补助额达到200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全省107个县区已提前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参保人数已达到1714.5万人。
——打出精准扶贫的“组合拳”。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开展教育扶贫、实行农村低保与扶贫两线合一、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实施社保兜底。从今年起,省财政扶贫资金年均增长不低于20%,2016年内确保130万人脱贫,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4 着力系统策施:下半年在全面进取中重点突破
陕西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离全面小康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近。经过近年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我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能不断积蓄,特别是产业门类更加齐全、三大区域互为支撑,具备稳定增长的良好基础。从上半年的7.2%展望下半年,陕西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
科学研判、辩证看待目前陕西的经济发展态势,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坚定信心,掌握经济的主动权,又要看到经济环境“三期叠加”共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增强全省上下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表现看,过去支撑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工业和投资都出现了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问题。能源工业增加值较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下拉经济增速0.2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左右。投资需求“青黄不接”,新开工项目支撑不足、大项目减少。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9.9%,投资支撑经济发展力度减弱。
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能源化工、有色冶金、房地产等传统产业明显减弱,高端化工、先进制造业等新的支撑动力尚在成长,持续补位尚需时日。已形成的产能中,能源转化类项目,受市场需求低迷影响产能难以释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规模尚小,尚未形成支柱性产业。
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结构性矛盾突出,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半年经济工作如何破题?根据中央部署和陕西实际,全省应着力系统施策,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各项改革整体推进。
陕西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建议,抓重点领域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打造内陆全面改革新高地。具体来说,就是以更大力度推动“放管服”改革。在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持续推进以县城和重点镇为核心的中心城市培育工程,努力创造中国城镇化建设新范例。
“头雁引领”,方能加快转型升级。6月16日,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的“领头雁”延长石油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煤、油、气合成工艺综合集成优化开发及工业应用”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这一成果突破了单一煤或天然气制甲醇的传统生产理念和工程模式,开辟了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如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陕西工业再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工信厅相关人士建议,应全力促进能源稳定生产,巩固非能源工业平稳较快增长。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围绕14个重点产业,加快92个新开工项目建设。落实关于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意见,发布工业企业优先技术改造目录,推广技改工程服务公司模式。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认为,陕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我省应抓住国家振兴发展川陕革命老区,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此外,还应抓好省级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再推出一批ppp合作示范项目,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看来,陕西还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形成内外统筹、合作互动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一是实现陕西和中亚国家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着力推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打造现代商贸高地。二是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一般出口和直购进口,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平台建设。三是着力打造产业合作中心,积极寻找与丝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结合点,实现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享繁荣。四是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陕西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地勘、能源、农业等领域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