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4-04-30 17:37:42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侯文革

 

营商环境作为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因素和条件,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11月26日新修订通过了《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全面了解对《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笔者结合宁陕县人大常委会近期对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条例》情况开展的执法检查进行了调查与思考,现将有关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从检查与调研情况看,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县政府能够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贯彻落实《条例》工作中,紧盯县域营商环境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各企业主体需求诉求,靶向攻坚,精准发力,治“痛点”、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有效提高增强市场主体满意度,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有特色、有活力、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经营主体 8399户,其中企业1437户,个体工商户657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389户;2024年1-4月新增经营主体255户,其中企业新增40户,个体工商户新增215户。

(一)加强领导,全面夯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三个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由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专班,构建了县营商办统筹协调,各重点任务牵头部门专项推进的工作体系,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各镇、各部门根据职责职能配套制定了行业领域推进方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政府督查室、县营商办坚持问题导向,每月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强化跟踪督办,持续跟进进度,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确保贯彻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二)深化改革,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按照《条例》及上级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精神,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一键批、线下一步审”,破解“准入不准营”。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类改革方式,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县级36个部门1503项服务事项进驻县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深入推进镇级便民中心规范化建设,将97项县级服务事项下沉镇级,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理服务事项。结合该县实际制定《宁陕县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清单》,明确了12项复制推广改革举措、10项参考借鉴改革举措。

(三)优化服务,扎实开展亲商助企。始终坚持以惠企政策“硬支撑”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相继出台《宁陕县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二十条措施》《支持康养旅游发展三十条措施》《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关于加快提振信心恢复活力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围绕生态旅游、农林特色产业、包装饮用水三大主导产业,跟进落实配套惠企政策,发放“旅游民宿贷”3663万元、创业贷款2749万元,促成企业获得融资7729万元,新培育市场主体236户。

持续开展亲商助企抓项目活动,建立领导包抓生态旅游、城镇建设、招商引资、重点前期项目、“五上企业”清单,夯实企业项目县级包抓领导、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三级”亲商助企抓项目责任,通过召开入企恳谈会、深入企业调研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堵点,逐一破解项目和企业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施工环境等难题。今年以来,各镇、各部门累计开展亲商助企抓项目活动165次,解决问题76个。

(四)加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印发了《关于做好公平竞争审查有关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社会关注的、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比如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问题,加大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增强各类经营主体的投资信心。自《条例》实施以来共查办商标违法案件2件,虚假宣传案件8件。认真牵头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编制并对外发布《宁陕县市场监管领域随机抽查两清单》,制定随机抽查事项360项,部门联合抽查事项25项,入库执法人员237人,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149个。及时组织18个成员单位召开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18个。

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认真做好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管理工作,2023年将未按照规定报送并公示年报的1621户经营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格实行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做好失信被执行人资格限制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贯彻执行《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个别部门对《条例》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全局观念,对《条例》的贯彻实施重视不够,职责不清,理解不透,统筹不力,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工作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涉企惠企政策直达、发布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知晓度不高、申报程序繁杂、落地时间较长,为企业纾困、助力的方法还不够多。三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宣传培训精准度低。营商环境工作规范不够完善。对营商环境建设政策措施的宣传不够细致,未能结合宁陕本地实际情况,线上线下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项目建设和要素制约还需进一步优化。一是土地制约问题。由于县域耕地资源有限,项目用地困难,导致部分项目难以落实落地。二是人才用工问题。私营企业、个体户用工难招工难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因区位地域的影响,该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短板,在同等条件下与其他县区的人才招聘引进工作相比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项目谋划不够精准。项目谋划工作中仍然存在工作主动性欠缺、落实责任不实、研究政策不细等问题,项目谋划方向和重点把握不够精准,高质量项目储备不足,重点项目推进不快。截止4月底,22个市级、134个县级重点项目分别还有3个、52个未开复工,与实现市、县两级重点项目二季度内全面开工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政务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尚待进一步提升。一是服务保障不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接服务统筹不够,重招商、轻服务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信息壁垒依然存在,许可权划转后,行业主管部门与实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构还不够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平台支撑力不强,“网上办”服务和推行力度还有待加强。三是工作效率不高,少数单位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担当和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送不及时,一站式服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办事效率低下。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宣传,抓好条例法规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条例在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学习宣传。把贯彻执行条例作为长期性、持久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紧,提高思想认识,主动增强贯彻执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抓好贯彻落实。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让全县人民都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形成户户参与、人人支持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使营商环境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力度,做好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省营商环境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相关条例法规贯彻执行到位,持续推进《条例》贯彻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营商环境突破年”“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重点工作任务,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二)聚焦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行审批事项全要素统筹,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联合调度机制,推进“帮办代办审批协同服务”,确保企业投资、建设、投产、运行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建立服务与绩效评价机制,新签约合同定期对接,新引进项目专人保障。实施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服务举措,实行清单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好做法,好经验,聚焦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担当和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健全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政务服务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招引力度,加快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倒逼服务改进,优化提升政务服务。

(三)强化法治建设,营造更加规范公正的营商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执法行为事中事后监督问责机制。持续深入开展涉企收费领域专项整治,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帮助企业减税降费,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整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周边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来源:宁陕县人大

作者:侯文革

编辑:许沥心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