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15:45:16来源:作者:
安康日报记者 艾蓓
2021年度,安康市政府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以85.45分位列全省第一,且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这是人民群众对一座城市的鼓励和褒奖。
群众满意度是政府工作的试金石。每一次调查排名,都是一次观念的锐变,汗水的洒落,温暖的感知,民生的刷新。
群众满意不满意,在民生上体现。近年来,安康广大党员干部深学党史、实干担当,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六稳六保”,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生态环保重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改善民生……透过民生的每一个切口,都有光在汇聚,都有爱在交融,都有幸福可触可感。
“这条路是我们村出行的主要道路,坡大沟深弯道急,以前骑车提心吊胆,现在路边全加装了安全护栏,行走放心多了。”旬阳市关口镇西坡村村民薛青说。把路修通、修宽,且加装安全防护设施,群众很满意,在群众眼里这就是政府把好事办实了,实事办好了,就是各级领导的具体的民生关切。
关口镇西坡村山路现状是安康农村公路的缩影。安康沟壑纵深,群众居住较为分散,乡间公路蜿蜒曲折,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群众反响强烈。仅在旬阳市,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有84条533.76公里,涉及21个乡镇84个行政村。随着农村公路防护栏的建起,为群众建起一道“安心栏”,沿线群众表示,路好了,心也安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满意度在群众身边,需要主动作为。就业增收、乡村振兴、教育质量、疫情防控、市场秩序、社会治安、为民办事……安康秦巴山区、汉江谷地,乡村和城市,园区和车间,街道和社区,一场涉及广泛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力行的标志性工作,一件件顺民心得民意的实事相继落地,一项项惠民工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广大群众从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中看到身边小事实办、实事特办、特事快办的变化 ,群众的赞扬之声就是对学习教育最好的检验。
“今年的洋芋刚从地里挖出来,就卖出去了,真得感谢县供销联社的干部!”家住汉阴县平梁镇蔡家河村九组的村民廖申斌,今年自家土豆丰收正为销售发愁时,汉阴县供销联社领导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对接,安排人员和车辆上门服务,对廖申斌的土豆按照市场价全部收购,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多亏党员把服务送上门,我们老百姓得了实惠,真要感谢党员们的帮助。”对此,廖申斌深有感触,农民不怕种地,就怕农产品卖难,辛辛苦苦一年却变不了现钱,等于白干。干部帮助农民找市场、跑市场、建立稳定市场,就能让农民朋友安下心抓生产,通过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干部是我们的靠山!”
今年54岁的岚皋县政协委员、大道河镇月池台村村民黄德培,经多方考察,把自己的100多万元积蓄拿出来,于2021年5月建起1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牛场。可圈建成了,可买牛的钱还差一大截,这让黄德培发了愁。岚皋政协主席谢荧作为他的帮扶人,第一时间与县人社、农商行等部门协商,将黄德培纳入创业促就业贴息贷款对象, 如今各种资料已全部提供完毕并审核通过,资金将于今年4月前到位就可购进幼牛,黄德培的标准化养牛就可变为现实。
群众点单,干部服务。群众事时刻在干部眼中心上,群众没点的干部送服务上门,事情解决在群众开口前,这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新境界。
群众事无小事,小事也是大格局。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康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坚持超前谋划、靶向发力、创新载体,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确保小事办好,实事办细,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收集困难群众、服务对象、企业等诉求4000余件,分层分类建立办实事项目清单467项,确定了市级领导带头领办事项66项,积极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事、牢骚较多的事、经常投诉的事、矛盾突出的事”。至目前,全市已完成450件民生实事,市级领导干部完成领办事项55项。
“这么快就解决了,太感谢12345了,我们感到非常舒心。”春节过后,家住汉滨区朝阳门外的市民王先生心情高兴,逢人就夸一件事。原来前几天,王先生家附近下水管道堵塞,污水回流,气味刺鼻,严重影响生活,王先生试着拨打了12345热线。
放下电话,王先生也没有过多期待。没想到,第二天,相关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疏通,下水管道堵塞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像这样的为民小事,每天都在安康发生。12345热线,越来越被安康人民所信赖。小事不小,体现的其实正是政府的大格局,小事不办,其久必乱。
带着问题导向,向补短发力,向长效借力。近年来 ,问题导向成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民生破题的第一切口。安康市锚定群众急难愁盼,专向痛点难点处下刀,主动上门问情,群众反映问题立查立改,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时回应诉求。2021年,安康12345便民服务平台接通群众来电29.29万件,直接答复22.08万件,转交各承办单位办理7.21万件,按期回复率99.86%;经逐件回访,群众满意率90.36%,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加强从微观到中观的系统性探索,构建“听民声聚民意抓落实保满意”民生服务机制,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在更大格局上全域化推进问题解决。
去年入夏以后,安康全域进入汛期,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面对历史罕见的20轮强降雨过程,成功避险转移群众11.1万人,紧急妥善安置16.5万人,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96亿元、调配发放救灾物资8.8万件,修缮因灾受损民房5338户、新建2149户,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区生产生活与恢复重建井然有序。在防汛的同时积极推动疫情防控体系有力运行,全市分类管控中高风险地区来安人员15.5万人,完成新冠疫苗接种335.4万剂次,开展核酸检测196.2万人次,调度人员物资支持西安抗击疫情,圆满完成西安疫情分流人员集中隔离任务,守护了“安宁康泰”的美好家园。
群众满意度,既在一时一事,更在生活信心。石泉县城关镇搬迁群众袁井翠说:“自从搬迁到新居,啥都方便了。”新的安置社区环境好、交通便利、人流多信息多,让她感到生活的提升,社区发展空间大,让她有了更多想法。
袁井翠原先住在喜河镇蔡河村6组的土房里,家里4口人,女儿和儿子分别在县城读初中和小学,丈夫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2017年袁井翠家享受相关政策,住进新房。为鼓励她创业就业,帮扶干部不仅为她提供免两年租金的门面房,还争取到政府一次性创业补助金3000元,帮她办理了4万元低息贷款,她开了一家餐饮店。如今,她的砂锅店生意很不错,有了自己的服务口碑,每月纯收入1万多元。
去年以来,安康市积极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支持安置社区发展社区工厂、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8.1万户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全市共建成870个农业园区,带动4.45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建成新社区工厂765家,带动搬迁群众2.3万人就业增收。
实事办成,更要办好。安康市紧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狠抓22个搬迁示范点建设,探索推行实施集中安置、富民产业发展、搬新拆旧、文化建设、社区管理创新、党建引领六大融入提升行动,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安康地方标准,同步加快补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短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三访三问三解”载体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受到中央第九巡回指导组高度肯定。
满意在群众口中,更在群众心口。位于安康高新区的陕西甬康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孝飞对此感受很深。吴孝飞说,自己的企业落户于此,很大程度源自这里为企业服务的速度和温度,“道路、水电基础设施都弄好了,最主要的,高新区对外地客商就和对自己家人一样,宾至如归,这让我们分外感动。”吴孝飞说,这里不仅有良好基础设施、便利交通条件、优惠招商政策,还有真正为客商们着想的政府服务,在与高新区服务部门打交道中,他处处感受到的是干部服务的诚意、细致。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市招商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安康市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兴市,矢志不渝抓好招商引资,努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擦亮了“营商环境最安康”金字招牌,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基础持续巩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安康连续多年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中走在前列,其后的背书 是安康的创新、绿色、开放,是协调和共赢,而最大的背书则是广大群众多年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群众满意成为安康发展活力的来源,也是信心的来源 。
来源:安康新闻网
编辑:陕西法制网 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