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应聘陷阱多?西安临潼检察院检察官为你一一破解!

时间:2023-09-25 11:42:48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程阳

 

俗话金九银十,眼下正值人才招聘的旺季,不少应届毕业生求职心切,一不小心就陷入不法分子精心设下的“陷阱”。“黑中介”、假兼职、假猎头,各种陷阱套路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这些“陷阱”你遇到过吗?

求职者如何避免踩“坑”?

检察官为你一一破解!

一、“黑中介”付费“内推”

不少非法中介机构打着“内推”的旗号,发布招聘信息声称自己拥有内部资源,只要交费就可以内推简历进央企、知名企业。其实,这些付费内推完全是赤裸裸的谎言,相关机构及人员也并非知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更没有什么“小道消息”和内部人脉。他们利用不少求职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焦虑心态,在宣传上费尽心机包装自己,只是为了骗取钱财。

检察官提示:

求职应选择正规平台和渠道。正规中介机构都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求职者可以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警惕那些吹嘘门路广、关系硬的宣传话术,交纳中介服务费时还需留个心眼儿,要求开具发票或收据。

二、假兼职“刷单返现”

网络兼职鱼龙混杂,一些钓鱼网站会以低门槛兼职为名吸引求职者点击,那些所谓的“兼职刷单,立马返现;足不出户,月薪过万”“每单任务只需5分钟”的兼职,都是诈骗分子炮制出“兼职刷单”陷阱。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诈骗分子通常会利用几次小额返现骗取信任,一旦求职者进行大额支付,佣金和本金都会打水漂。而那些看似简单的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拉人进群等兼职活动,很有可能是为诈骗犯罪“引流”,最终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受到法律的制裁。

检察官提示: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求职者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观,切莫心存侥幸,轻信那些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网址链接、安装非正规的软件。

三、假猎头骗取费用

一些不法人员自称“人才猎头”或者“高级猎头顾问”等,承诺向应聘者提供高薪、高端职位,但须先缴纳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等服务费用。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他们往往会与一些招聘网站或者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在收取费用后称招聘的岗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随后以各种借口敷衍,最后人去楼空。

检察官提示:

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那些以预交报名费、培训费、体检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要谨慎对待。同时,全面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职位的的具体情况,尽量通过用人单位官网查询或者向相关机构核实工作内容和性质,核对薪资水平是否合理,谨防被骗。

四、假公司非法传销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下线人员,要求其认缴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一些“皮包公司”往往在宣传中将自己包装的高大上,以“网络营销”、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吸引求职者,但实际上连公司业务都不能清晰地说明,面试和工作地点也都比较偏僻甚至在异地。求职者“上钩”后,“公司”就会“洗脑”让其编造谎言邀约亲朋好友前来工作、投资、购物等,并通过各种借口扣留证件、限制人身自由,一旦求职者发现被骗,换来就是拳打脚踢。

检察官提示:

求职者要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主动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自觉抵制各种高薪诱惑。求职过程中,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或可提供复印件,并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有可能掉“陷阱”,

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

一旦遇到以上情况,

可向当地人社部门举报,

也可拨打12333热线电话投诉;

一旦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并积极寻求帮助。


编辑:刘一笑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