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法院 | 构筑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的碑林模式

时间:2023-11-30 11:41:44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金融纠纷案件事实简单、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但案涉人数众多,诉讼并非最好的解决方式。如何精准发力?怎样妥善化解持续增长的金融纠纷?西安碑林法院法院速裁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依托金融机构,实现源头疏导,止纠纷于“源”

 

向金融机构制作并送达“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告知书”,鼓励辖区金融机构优先选择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解决金融纠纷。多次走进建行陕西省分行、农行西安钟楼支行共商金融纠纷案件的处理方案,释明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建议银行以实际行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引导银行主动与群众、企业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降低和减少逾期利息、罚息。今年前三季度,建行陕西省分行为3户企业给予减免部分利息支持,为1户大中型企业涉及本金6400万元办理延期还款;在西安地区合计举办七次,涉及70余户小微逾期(不良)客户的座谈和会诊工作,逐个与企业负责人协商纾困帮扶方案,按还款能力重新确定分期还款安排,累计为47户小微企业(涉及金额约2000万元)办理了半年到三年的延期付款调解计划,为各类市场主体减免利息、罚息3280万元。

聚集多方合力,推动金融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

 

碑林区金融机构林立,为服务辖区金融业发展,碑林法院速裁庭多次走进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共商金融纠纷诉前化解方案,建立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对接机制,推动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碑林工作站在陕西联强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为辖区内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因借贷、购买金融产品以及因监管产生的民事纠纷提供专业、公平、高效、免费的工作站,有效化解金融纠纷,扭转金融案件持续增长态势。

为更好发挥调解作用,速裁庭依托“无讼社区”创建平台,充分发挥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的杠杆作用,主动将有相关金融行业经历的社会基层组织人员纳入到社区特邀调解员队伍当中,组织庭内法官定期对调解员进行培训,提高调解员金融纠纷调解能力,逐步形成“法院+社区+金融机构”的解纷新模式,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化解金融纠纷。

紧盯实质解纷,构建“一站式”金融纠纷处理机制

 

速裁庭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基础上,深化金融案件繁简分流,建立起集中立案、集中送达、集中开庭、集中办理的“一站式”金融纠纷处理机制。助力推行类案同审、多案联审,积极适用要素式审判,做到“高效开庭,优质判决”。办理一批精品案件,“培育”一批示范判决,高质量树立金融市场引领规则,为金融从业者提供更明确的行为规范,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行为预期。在受理的56件某银行起诉购房人偿还房贷的集团案件中,法官紧抓矛盾纠纷的“痛点”和“堵点”,采用示范庭审方式先就其中一案进行了审理,促成32案当事人达成和解,实现审理一案,化解一片,切实维护了金融安全,守护了民生底线。

 

实质性化讼,从来不是“一判了之”。在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法官判决后,针对被告提出的问题,进行判后答疑。在了解到被告的现状和还款诚意后,法官说服银行方面同意与被告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了案件进入执行程序。这一案例正是速裁庭坚持案结事了的生动体现,也是速裁庭常态化开展判后答疑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化解金融纠纷衍生案件,实现金融纠纷实质性化解。

积极能动司法

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参与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大文章”

 

做实金融案件诉源治理,不仅要办好每一个个案,更要针对个案、类案发生的原因,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强化综合治理,从根本上减少类案的发生。速裁庭积极关注金融企业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针对案件审判中反映出的企业管理遗漏、制度缺失及其他可能影响稳定发展的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提示接受主体积极作为,依法履职,有效帮助金融企业完善产品设计和金融服务。

通过研判近年来审理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分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起诉个人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批量案件发现,尽管该类案件事实较为清楚、争议不大,但不少被告在答辩及质证中均存在对其与两家公司是否签订投保单、其是否购买保险不知情,对其在投保单上的签字不予认可等情形,且类似案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切实将案件办理结果转化为治理成果,速裁庭先后向两家公司制发司法建议,建议两家公司强化对工作人员培训、完善合同签订流程,两家公司均积极向法院复函,认为司法建议所指出的问题,也是其高度重视并在致力解决的问题,将积极整改,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法院共同探索、完善金融纠纷非诉解决机制,推进类型化案件集约处理、提升金融纠纷化解效率。

下一步,碑林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各方力量,构筑具有鲜明特征的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碑林模式”,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审核:姚启明

编辑: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