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阎良法院:讲群众听得懂的法院故事

时间:2024-05-24 09:45:41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说实话,我自己写的信息自己都不会看,

没有一点吸引力”

 

“我看到的一些信息专业性太强或者

更像工作总结,不喜欢被说教”

 

“其实法院的许多外宣内容是让老百姓

看的,还是接点地气比较好”

 

5月23日,阎良法院新闻撰写专题讲座开讲前,参会的干警们与《西部法制报》的编辑梅旭老师交流着。

 

“咱们的新闻稿件常见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材料语言过多,有的甚至整篇就是一个工作总结或者汇报材料。将材料语言转化为新闻语言、有目标写好新闻稿是讲好法院故事的关键”梅旭老师一语点醒在场干警。

 

如何做到有的放矢,讲好法院故事?让我们一起听老师怎么说:

弄清材料语言与新闻语言的区别是前提。材料语言是汇报材料、交流材料等通用的书面陈述语言,属于办公文秘工作语言之一,针对的受众更多的本行业的人士。而新闻语言与材料语言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受众,法院故事是讲给百姓听,新闻的语言需要通俗易懂、更接地气,符合群众的表达及阅读习惯。

实现材料语言向新闻语言的转换是关键。用通俗、朴实、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法院工作中的典型事例,要注意到群众对法院工作不甚熟悉这个关键点,讲故事时要考虑群众的感受,把重点工作融入事例,一边讲故事一边展示工作,用事例印证工作,让群众可以感受到法院工作的场景和画面感。

从头开始写好新闻稿件是讲好故事的一半。好开头一半文,新闻强调讲故事,开头要尽量见人见事,开门见山,山要陡峭,宜张不宜驰,不要绕弯子说废话,不要总想着开头先戴帽子。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故事的具体场景,勾勒出画面感,才能让群众一看标题一读开头就有了代入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结束时,现场干警纷纷表示“干货满满”,茅塞顿开,明确了讲好法院故事的努力方向,激发了写作灵感,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写新闻,写好新闻,努力做到文以载道、文以宣法,讲好阎良法院故事。


来源:阎良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