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2 21:03:09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李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日前召开的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明确提出,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刑事审判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职能,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西安临潼法院刑事审判庭通过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举措,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做精刑事审判,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做好刑事审判诉源治理的“大文章”。
01 前端-多举措 “治未病”
02 中端-类型化 “治已病”
03 末端-献良策 “防再病”
前端-多举措 “治未病” ▼
近年来,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轻罪比例不断增加,类型化趋势凸显。临潼法院刑事审判庭主动调整工作理念,依托世界知识产权日、非法集资宣传月、国际禁毒日等重要节点,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现场开庭、微信公众号发布“临小法说法”典型案例等开展全方位、多角度、覆盖广的普法宣传活动。精心制作的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微视频“苗医神药”,取材于真实审理的案件,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凝聚司法合力,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深化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一年来,分别召开交通事故类刑事案件、危驾案件等诉源治理座谈会,就刑事证据审查、优化办案流程、统一适用标准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就此类案件献言献策,促使公安机关从源头进行治理;联合区妇联举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活动,拓展保护未成年人及妇女权益的新途径、新方式,共同提升诉源治理水平。
中端-类型化 “治已病” ▼
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等罪名,被害人往往会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如直接对附带民事部分作出判决,不仅无法化解矛盾,更可能引起当事人关系的恶化、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刑事审判庭总结经验做法,围绕刑事、民事等相关规定,对附民原告人与被告人释法理、讲情理,加大调解力度,有效调解多起附带民事诉讼,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防范化解了矛盾纠纷。
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理念,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下,协调公诉机关、公安机关相互配合,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引导被告人认罪认罚,真诚悔罪,争取从宽处理,实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罚功能,切实降低了案件上诉率及案-件比。
加大财产案件违法所得及罚金缴纳力度,对适用认罪认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通过持续跟进、释法明理,积极督促其主动、及时缴纳罚金、退缴违法所得,有效减少了衍生案件,推动执源治理。
末端-献良策 “防再病” ▼
除了前端防范及中端审理,临潼法院刑事审判庭还在案件宣判后及时制发司法建议,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推进案件诉源治理。一年多来,发出司法建议八份,相关部门积极回函,形成了源头治理闭环。
2023年,该庭审理了一起非法销售毒品替代药物美沙酮的贩卖毒品罪典型案件,被告人李某某作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非但没有通过切身之痛深刻反思毒品的危害性,反而心生邪念,将药品作用的美沙酮以含而不咽的方式作为毒品贩卖,李某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该案宣判后,针对医疗部门存在监管不严的漏洞,从严格履行规章制度、加强禁毒法治宣教、医疗关键环节重点监管等方面发出司法建议,后医疗部门及时回函,表示将认真整改、堵塞漏洞,确保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到位。该案成功入选陕西法院涉毒品犯罪典型案件,以司法建议的“小切口”融入了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以“审判之力”有效助推“社会之力”。
临潼法院刑事审判庭将继续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既维护法律权威、公平正义的“刚性”,又注重协调各方利益、释放司法温情的“柔性”,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司法实践,寻求诉源治理的“最优解”、画好诉源治理的“同心圆”、奏响诉源治理的“协奏曲”。
作者:李一
编辑:许沥心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