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1 16:08:26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执法公正,心系百姓。”9月5日,在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人民法庭庭长龚永红的办公室内,一面鲜红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
“这面锦旗是今年5月份,家住丹凤县城的朱老专门赶来送到法庭的。”龚永红介绍道,事情源于他几年前办理的一起抚养费纠纷。当时,朱老的儿子作为被告离婚后,调解约定女方承担2个子女抚养费,但随后女方怠于履约,为此龚永红联合基层各方力量,曾前往北京等地,找到女方,促使其及时履行了义务,并且跟踪督促直至2021年完成最后一笔抚养费给付。
案结事了是职责所系,政通人和才是基层治理的价值和目标。近年来,竹林关法庭结合辖区传统习俗、地域状况、人口结构等,明晰功能定位,通过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多维辐射的“三维”工作方法,因地制宜打造“网格法庭”,在深化源头解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服务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横向联动优服务,构建解纷“新阵地”。
“法庭管辖范围包括竹林关、土门2个镇26个行政村、174个村民小组,辖区共有4.7万余人。”在法庭工作10余年的龚永红对基层情况十分清楚。由于与商南、山阳2县交界,并且辖区内有全县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丹水社区,目前的搬迁群众达2801户10576人,这便给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法庭在推进“一法庭一特色”创建中,主动对接党委政府,将党支部、支部书记、党员干警纳入“网格法庭”组织架构,推动多方力量汇聚在“网格”。落实党委汇报制度,由法庭负责人向党委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今年,已经形成和上报书面报告2期、矛盾纠纷态势和预防分析报告1期。排查中,法庭发现因房屋漏水导致的相邻关系矛盾增多,有集体诉讼风险,遂对排查出的12起矛盾分析成因,提出化解方案报镇党委,通过党委政府多方协调,对该类型问题进行诉前处理,目前尚无纠纷流入法庭衍生成讼。
同时,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竹林关法庭在原有联席制度基础上,完善重点案件会商联处联调机制和行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成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为合力的“三长联合”专班,对存在诉讼风险的矛盾,提前派员联合调解,构建“联合调解+司法确认”协作模式,实现纠纷分层递进化解,成功率达85%。今年以来,法庭通过横向联动举措,对发生在丹水社区的5起交通事故及健康权纠纷已提前化解。
纵向贯通搭平台 开拓升级“新模式”
“去年,我们在人民调解员培训会上,排查到张某与其大伯之间的矛盾,便第一时间启动诉前调解机制,与村调解组织联动,3次上门化解了纠纷。”龚永红强调,法庭坚持用群众身边人解群众烦心事,充分挖掘本地乡贤文化资源,打造“丹水之滨”调解品牌,创新运用“听、理、劝、借、退、和”六字工作法,实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网格内。
法庭还结合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由法官定期为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开展调解指导培训,形成线上有指导、线下有服务的纠纷化解新模式,今年以来,聘请乡贤“特邀调解员”2名,开展网格员培训 2次,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
与此同时,考虑到丹水社区的特殊性,法庭主动将诉前解纷工作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相融合,把法官的专业优势与网格员的民情优势相结合,创新“法庭+网格”双向互动工作模式,加强与社区的基础网格对接指导,将社区106个网格分配给4名法庭干警包片负责,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协调、联动调解、督促履行等纳入法庭日常工作,按期组织召开或者参与社区网格工作联席会议,分级梳理汇总倾向性、苗头性、突发性、积怨性、诱发性矛盾纠纷,因事因案制定化解方案,充分发挥联动效应,形成工作合力。目前,已指导调处矛盾纠纷20余起,特别是对一起涉及190多户居民天然气供气合同隐患成功调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多维辐射提效能 注入解纷“新活力”
为防止搬迁村民集中居住出现的新型社会治理难题。竹林关法庭积极延伸服务触角,以“网格+”为载体,加强多向辐射,切实打通司法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进“网格+矛盾排查”,做实前端预防。充分发挥社区干部、党员、中心户长、楼长等网格员作用,通过以户为单位,对社区居民的矛盾纠纷、信访等情况进行摸底,根据摸底结果,与法庭干警开展风险评估,并进行红、黄、绿三色风险等级标识,逐户制定矛盾化解和风险防控方案。目前,已经完成了对丹水社区一期1号楼、二期1号楼、2号楼104户186人的矛盾纠纷发生风险评估和标识,法庭已经对排查出的风险户提出了明确性的预防和化解建议、措施,没有出现成为诉讼案件的情况。
推进“网格+司法服务”,做优便捷诉讼。探索建立全能型法庭,全面落实我院基层法庭办理执行案件工作要求,“一揽子”实质性解决群众立案、审判、执行司法需求,切实减轻山区群众往返奔波之苦。积极延伸诉讼服务触角、健全服务网络,针对出行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先办、上门办等服务,今年来,开展上门立案5件、上门调解8次。同时,法庭立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打造午间、周末法庭品牌,更好服务田间务农等当事人,利用午间、周末调解的案件数达全庭案件的 20%,也给纠纷化解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
推进“网格+巡回审判”,做强“无讼”村居建设。坚持文化创新,融合“家和”“无讼”司法理念,创新“理念外化、举措强化、宣教内化”工作模式,夯实“明理”“守法”两大框架,扎实开展巡回审判、巡回调解、巡回普法等活动,邀请社区居民旁听庭审,以案释德、以案普法,力促“无讼”村居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在社区开展案件调解和审判6次,开展普法宣传15次。(通讯员:任丹江 蔡雨桥)
编辑:赵佳欣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