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民的重托——201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时间:2013-02-06 14:06:34来源:陕西日报作者:苏哲

 2013年1月27日,西安丈八湖畔,冬日阳光温暖。
上午9时整,省委书记赵正永宣布陕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在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代省长娄勤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着眼大局,高瞻远瞩,报告对陕西五年发展的回望,让代表们充满自信,充满希望;智慧思考,理性承诺,报告对陕西未来五年的展望,让代表们充满期待,充满自豪。
“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而努力奋斗!”当娄勤俭坚定有力地向全省人民发出号召时,一次新的出发,已经从三秦大地上,豪迈地启程。而报告所传递出的对百姓真挚的热情,对发展理性的智慧,足以让每位代表有所思,有所想,更加有所行动。
娄勤俭向全省人民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我们相信,3700万勤劳智慧的陕西人民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陕西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恪尽职守”,是秦人的态度。
“不负重托”,是秦人的使命。
“实干兴邦”更是秦人的秉性。

敢为人先书写陕西大业

2012年的陕西拥有太多的“敢为人先”的标志:
12.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
70亿美元——三星电子投资陕西,刷新外商在华单笔投资纪录;
1040万吨——陕西苹果面积、产量、质量稳居全国第一;
6000万吨——油气当量稳居全国第一;
41.77万套——保障性住房任务量居全国第二;
1888元——企业退休养老金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00元——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得到的高出国家标准的补助……
“敢为人先”是勇气砥砺出的前进韧性。
“敢为人先”是智慧熔铸出的发展张力。
2013年,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年份,陕西穿行在机遇和挑战创造出的巨大空间中。而成就陕西大业,必不可少一份振奋人心、凝聚共识、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0月8日,时任省长赵正永,在百忙之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报告起草的有关问题。他语重心长地对起草组的同志们说:“这个报告要全面总结本届政府所做的工作,向全省人民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都要明确回应,概括提炼出政府工作的新做法、新亮点、新经验,为今后提供借鉴。”
2012年10月12日,从10个部门抽调的22人起草组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报告起草的时间节点、工作要求、工作纪律,进行了明确的部署。
一定要用十八大精神,活化陕西《政府工作报告》的灵魂。在每一个参与者心中,这是一种共识,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高度的统一。
四个多月的时间,起草组成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不同的地点和场合,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据此形成报告框架,同时大量查阅搜集资料,充实报告内容。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政府工作报告逐渐跃然纸上。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陕西的执政者们清醒地知道,只有植根人民,为了人民,这样的报告才有意义,这样的政府才能更好地顺应群众的期待。为此,省政府印发征求意见稿1300多份,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
与此同时,省政府的领导们,用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基层,用真情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据此,报告进行了500多处修改。
2012年12月11日,时任省长赵正永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这是一次真挚和直接的交流。
座谈会一开始,赵正永就坦诚地说:“各位代表、委员对全省情况比较熟悉,希望大家多讲问题、多说不足、多提建议。”吴永琪委员第一个发言,直接指出报告对文物工作反映不充分,建议在总结和安排部分增加相关内容。赵正永听后说:“你说得很对,文物是我省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很好成绩,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做得更好。”
冯钧平、齐焕印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优化投资结构提出建议;
张延寿、唐德瑞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作了发言;
刘斌、王紫琴希望进一步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和加快推进建筑节能;
洪康喜、毛新元建议继续抓好改善残疾儿童教育、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等民生问题的解决;
成建正、贾桂武建议以更大力度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
……
赵正永用心倾听,认真记录,老百姓的事,成为他心头沉沉的思量。
“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简单的话语,却透露出一届政府负责的态度。
起草组对拟告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充实。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充实了政府作风建设方面的内容,加重了肯定和支持陕南发展的分量,增加了帝王陵保护立法、加强以秦腔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等等。特别是把总篇幅从两万一千字压缩到一万六千字。
《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伴随着对陕西发展的深刻思量。
在田间,在工厂,在老百姓的家中,陕西的领导者们,用最人本的情怀,了解着属于陕西的一切,思虑着属于陕西的未来。
在西安,娄勤俭说:“我省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走在上升通道,要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各地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充分反映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全省人民的期盼和要求纳入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中,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改进工作,加快发展。”
在渭南,副省长江泽林专门了解了城镇化对陕西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报告中城镇化的独立成章提出重要思路。
在商洛,副省长李金柱强调,“以民意为基础,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精心谋划好陕西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陕西人用最开阔的想象力和最务实的实践,制定着属于自己的《政府工作报告》。她的诞生,伴随着真朴,心系着百姓,创造着希冀。

强省之路“三强一富一美”

历史总会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种足以让世人铭记的存在方式。
时势必将在恰当的节点,创造一种足以让事业辉煌的伟大思路!
《政府工作报告》用“三强一富一美”,定义着一个西部强省。
经济强激荡起陕西奇迹——
过去五年间,陕西经济平均以14.3%的增长,居全国16位次,2012年人均GDP6110美元,是2007年的3倍。2013年续建新建高速公路1000公里,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神华陶氏项目、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示范区、汉江水电梯级开发、“三星”落户陕西……
这一切,都标志着陕西经济持续走在上升通道,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加。
科教强砥砺出陕西智慧——
2012年,陕西科技进步指数为58.17%,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3.27%。与此同时,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31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列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增幅全国第一。从创新政企合作的“延长模式”到农科与农资融合互动的“大荔模式”;从率先启动“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机制,到实施首批30个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陕西科技创新的力度和深度正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正成为陕西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