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民的重托——2013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时间:2013-02-06 14:06:34来源:陕西日报作者:苏哲


文化强激荡起陕西精神——
陕西的大遗址建设,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文物保护模式,50家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让历史不再尘埋,而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等文化企业,更是在不断寻找着文化的力量和产业的价值。
未来预计,陕西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将占生产总值7%以上。
百姓富温暖着陕西情怀——
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民生八大工程”后,2011年又把新增财力的80%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五年累计投入9255亿元,民生项目拓展到十大领域100类,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6.9%,在全国排名前移8位和2位,为近20年来最好水平。未来,陕西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群众,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生态美描绘出陕西诗意——
秦岭的苍翠是陕西的底色。
渭河的清澈是陕西的脉搏。
绿色的三秦是陕西对生态的承诺。
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378.3万吨,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开工项目187个。西安在西部率先进行PM2.5监测,三秦大地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已全面启动。
娄勤俭说:“人民群众希望的就是我们要干好的,要扭住发展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继续保持全省发展在上升通道运行,努力推动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走在上升通道的陕西,用智慧和信念,用“三强一富一美”的思路,勾画出灿烂的未来。

民生大业没有止境

这是省委书记对一名老人的承诺。王栓中,渭南市瓜坡镇黄家村一位普通老人。
他觉得没有哪个冬天这般阳光灿烂,这般温暖。1月23日,赵正永书记走进了他的家里。那天,书记不仅送来了米面油和慰问金,更带来了他对生活的希望。
“老人家,人上了年纪总得有人照顾,我们正在推进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条件都很好,希望你能住过去,享受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当赵正永听到到老人不愿离村住进敬老院时,他这样语重心长地向老人承诺。
1月27日,阳光依旧那么灿烂。
王栓中老人和村上的一些乡党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赵书记来过俺家,说要给咱们建更好的敬老院,你听这不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了吗。”
王栓中所感受的温暖,也同样燃起很多人心中对生活的希望。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进了对百姓的无限关怀,写进了对民生的最大承诺。
“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改善民生,持续推进重大民生工程。”
连续三年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承诺着同样一个数字。这样的话不仅仅拥有打动每一个人的力度,更是承载着一届政府对百姓不变的情怀。
在报告中——
“义不容辞”是62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为百姓带来的温暖;
“义不容辞”是陕南陕北近30万人的移民搬迁,陕西90万人口脱贫的承诺;
“义不容辞”是新建改建339所幼儿园,3万张养老机构床位,让老幼皆得其所……

从上而下推进改革开放

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陕西新一届领导班子给了我们太多的不一样,而这样的不一样,又映射着从上而下的改革力量。
“书记网来网去。”
“省长包子稀饭。”
这是陕西主政者亲民务实、平易作风的反映。
赵正永将网络作为他了解民生的重要所在。“我发现,在留言板上,陕西群众平时不愿讲、无处讲,或者讲不深、讲不透的话,都可以写,非常大胆,非常直率,让我了解到平时深入基层了解不到的一些情况。”赵正永喜欢网络给予的舆情氛围。
截至2012年6月底,网民给赵正永的留言共计2229条,共办理了1431条,办理率达到了64.2%;公开回复了1023条,回复率达到45.9%,高于人民网平均回复率近15个百分点。
“将人民放在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做好各项工作。这是赵正永书记给我们起草组的指示。事实上只有听取民生,听取民意,才能使报告具有时代性、指导性、操作性。”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
没有人能给改革划定确定的范围,然而人们相信一颗为民的心、一种朴素的态度、一种坚韧的努力,正是改革需要的最真实动力。
1月9日,娄勤俭赴宝鸡调研。
一辆中巴车和一辆商务车是全部乘具。政府一位随行工作人员记得,在调研开会中,旁边幼儿园做操音乐声一度很大,大家只有提高音量,才听得清说什么。全天调研两顿饭没有烟酒。“中午是自助餐,主食是汤面和一碗泡馍,晚饭就是包子、稀饭和咸菜。”这位工作人员回忆说。
只有真才会朴,只有将更多的心落在干实事上,外在的形式才会不再重要。
当然,改革是细节上的突破,改革更是宏图上的谋划。在改革的氛围下诞生的《政府工作报告》,充满了一种历史的责任和前进的力量。
“坚持用改革方法破解难题,抓住机遇创造性开展工作。这是过去五年的一条基本原则。”《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清楚地划定了改革理念的思路。
娄勤俭提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努力在分配制度改革、发展民营经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财政专项资金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陕西执政者的话语,透露出对中央发展步调的清醒认识,对改革开放的深刻理解。从跻身万亿俱乐部到迈入中等发达省份,从高速的经济增长到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陕西已然具有一种改革原生动力。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这种改革信号强力传递。
经济领域——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目标考核工作,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搞好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供销等行业的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行政体制——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
作风建设——大利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和延安精神。突出整治行政机关慵懒散惰奢等不良风气,减少会议和文件、简报,开短会、讲短话,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问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
从点到面,从细节到全局,陕西的改革思维可圈可点。
如果说,30年前,改革是一场春风,30年后,改革则是一场攻坚战斗,人们需要它的胜利,更渴求着陕西的进步。
“改革开放没有止尽,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尽。”赵正永的话语,表达出陕西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历史责任。
洋溢着民生的情怀,闪烁着法制的光芒,陕西的代表们这样评价着《政府工作报告》。她的诞生,标示的是陕西谋定而动的脚步,熔铸的是陕西真实厚重的正能量,表达着对人民对未来最诚挚的承诺!
(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