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06 14:35:59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文 毅
专题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专题询问以其针对性、直接性、互动性、实效性强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级人大常委会广泛采用,成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新的亮点。2015年4月,全国人大出台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让地方人大开展专题询问、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有了更有力的抓手,提供了更有效的制度保障。当前,在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形势下,各级人大常委会更应坚持问题导向,理直气壮地用好专题询问这一职权。但在当前,有的地方人大在开展专题询问中在思想认识、操作程序、监督效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离法律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发挥专题询问应有作用,增强询问实效,笔者就专题询问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部分在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询问不经常、程序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离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人大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当前还有一些人大常委会及其负责人片面认为,询问就是质问,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刚性监督手段,运用这种监督方式会影响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敢碰硬,缺乏询问的勇气,不敢提出尖锐的、实质性的问题,而没有认识到询问虽然是一种比较刚性的监督方式,但是有助于促进“一府两院”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同“一府两院”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形成共识、促进工作。二是活动不经常。由于专题询问作为一种新的监督手段,从2010年6月全国人大首次开展专题询问至今仅仅只有几年时间,不像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常用方式,尚未形成一整套比较成熟程序作法,很多方面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尝试和完善,存在不会开展专题询问的问题。三是询问不规范。由于专题询问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缺少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有的地方虽然也开展了相关专题询问,但是询问内容、形式、程序等不规范,存在着抓不住重点,不痛不痒、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四是督办不严格。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开展后,认为所有工作就全部结束了,而对询问意见建议书办理不重视,督办工作不到位,整改工作不落实,影响了专题询问的效果。
增强专题询问实效的对策
提高认识是前提。专题询问是近年来我国人大询问制度的创新,体现了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今年全国人大出台的《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大专题询问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这对于促进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宪法规定的落实,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题询问是新形势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愿望,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做到敢于询问,坚持勤于询问,促进专题询问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