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千阳县人大常委会把支持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作为首要职责,把县委决策的重点、改革发展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监督的着力点,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人大支撑,贡献了人大智慧,发挥了代表力量。
一是聚焦项目招商,助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取得实效。按照县委“一城三区四基地”战略部署,坚持每年组织代表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针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建议县政府深入谋划和实施一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高的产业化项目,推进高质量项目量的扩张,质效提升,筑牢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硬支撑。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对全县招商引资和“三送一解”工作开展专题询问,通过现场调研、会议座谈、专题询问,直面问题,以问促改,以高质量营商环境保障高水平招商引资、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2023年,全县重点项目数量体量实现“两个增长20%”,投资完成率120%,招商引资省际到位资金完成率全市第一,“千钧一诺·阳光服务”荣获全国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奖。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助推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紧盯县委提出的持续壮大“三个百亿”产业要求,先后开展百亿绿色新材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调研,并对苹果全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围绕调研询问发现的县域优势企业引领不足、产品工艺升级不够、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支持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苗木繁育有待优化、果园管理有待提升、市场营销有待创新等问题。
建议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以万亩瑞香红苹果示范园等“五大工程”为支撑,着力构建一体化的苹果产业融合链条,以苹果产业全链条延伸、补充、强化,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之新激发潜能,矮砧苹果入选全省全产业链建设典型案例,ECP板材、海螺绿色产业园等项目投产,“三个百亿”产业加速集群,创建成为省级经开区,县域特色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助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紧盯“六大统筹”重大决策,聚力县委提出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村级财务管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专项调研。针对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旧城改造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建议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健全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分类编制环境整治规划、全域整体推进,为实现村分五类破题,要创新理念、宣传推介、做强品牌,提高千阳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千阳县三污治理“335”模式入选全省典型案例,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4%,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村达到24个,实现千万村零的突破。
四是聚焦民生实事,助推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围绕打造区域品质生活示范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先后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专项调研,并对《陕西省物业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严格按照省市委关于票决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县镇两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从项目征集、审议票决、组织实施、监督评估四个阶段、七个工作环节,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监督指导。
1月份,召开的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票决的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功能完善能力提升、西城幼儿园建设、县科技馆建设、西河沟少年儿童活动广场等10个项目进展顺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乡村医疗卫生管理、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经验全国推广,“四型”社区解决了6.6万人服务网格、服务力量、服务事项难题,全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五是聚焦生态环保,助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紧紧围绕县委“绿色引领转型、项目推动跨越”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专题询问,并对贯彻实施环境保护“一法一办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建议县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夯实主体责任,切实将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积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统筹政法力量六条举措,配合省人大联动开展《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对千湖湿地修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困难问题,提出了完善湿地保护机制、增加资金投入等立法建议,被省人大在修订完善《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中吸收采纳,坚决守护了千阳“蓝天、碧水、净土”。
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关中县区前十,荣获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促进县委决策和政府工作高效落实,开创了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一城三区四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千阳新篇章贡献了人大力量。
供稿:千阳县人大
作者:王耀民
编辑:许沥心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