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8 21:14:30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胡璞、席文乐
清晨,蓝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来了一群人,他们衣着朴素,神情和言语中都透露着焦急。
“工钱都拖了一年多了,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到法院来了。”
“马上就过年了,还不给工钱就说不过去了。”
“我们想打官司,手续咋办?”
“昨天下雪路不好,天刚亮我们就从村里出发,走了两个钟头才到县上,今儿必须把这事办了。”
“就是么,再不给钱我们就是要打官司……”
工作人员仔细一问,才得知他们是蓝田县洩湖镇某村村民,2022年4月起受雇于某公司在附近的工地干活,但工钱一直拖欠未付,经双方核算共欠陈某等21人工资共计14.66万元。2022年9月,该公司向欠薪的21人分别出具了欠条,但仍未支付。眼看年关在即,迫于无奈,陈某等人相约来到法院准备起诉。
诉讼服务中心立即启动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指派两名调解员及两名法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一杯热茶、几句拉家常的方言俚语,迅速拉近了当事人和调解员、法官的距离,大家的情绪稍微缓和后,调解员详细了解案件事实,记录争议焦点,法官也迅速与某公司取得联系,通知他们尽快到法院参加调解。
待双方都到场后,调解员和法官结合《吕氏乡约》及《蓝田新乡约》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坚持情、理、法相融合,一边安抚农民工的情绪,一边着力对公司委托代理人进行劝说,释明这笔钱是农民工的“血汗钱”,并告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相关规定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经过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随后,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加班为他们办理了诉前调解案件的相关手续,法官也迅速着手制作调解书。下午3点,21名农民工领到了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
“这回就不怕他们再今儿拖明儿,明儿拖后儿了。”
“就是就是,这桩心事这回终于了了。”
“太感谢了,谢谢你们……”
他们终于笑了!
民生无小事。农民工的血汗钱来之不易,解决好农民工欠薪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近年来,蓝田法院在做好主责主业的同时,立足县情民情村情,探索个性化模式,将乡约内涵纳入法治宣传、引入纠纷调解工作及裁判文书说理,打造“蓝约融治”乡约诉源治理文化品牌,让乡约文化在基层矛盾化解中发挥出掷地有声的作用。
编辑:尚恩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