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4:04:51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以来,西安鄠邑法院把为民情怀根植于内心,为特殊人群提供全方面的司法服务,坚决走好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要立案怎么立?”
在鄠邑法院熙熙攘攘的诉讼服务中心里,一位“沉默”的当事人引起了导诉工作人员的注意。只见她面露难色、不知所措,用手比划着什么......原来,这是一位聋哑人。
导诉工作人员见状,第一时间将其带到立案登记窗口工作处,热心地提供一对一立案服务,用纸笔配合手机,开启了一场“无声”的交谈。
“您好,需要什么帮助吗?”
“法官,我要立案怎么立?您帮帮我……”
随着纸上一行行字迹落下,杜某原本不知所措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容。
经过二十分钟的“无声”交流,杜某成功立案。
鄠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导诉人员主动询问、接待特殊人群,坚持做到热心、耐心、细心,为不会书写诉讼文书和其他有法律问题的当事人提供诉讼文书样本和各类程序咨询,帮助他们完成立案、诉讼等,让特殊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走进诉讼服务大厅,矛盾纠纷一站清”。
今年以来,鄠邑法院通过多种方式为特殊人群提供法律咨询80余人次,办理特殊人群案件35件,有效维护了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审判执行不用愁
“这样的开庭方式非常好,不用我们跑到法院去,在家门口就解决了问题,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旁听村民李某说道。
鄠邑法院近日受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告因眼睛受伤,视力模糊,不便前往法院参加诉讼时,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法官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后,决定将庭审地点设在被告所在的村委会广场,并邀请村委会成员参与庭审。
以上这些只是法院部分工作缩影,鄠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对特殊人群的法律服务,根据特殊人群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了多项“针对性”司法服务。
针对因居住偏远、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有司法需求的特殊群体,主动前移服务“窗口”,干警们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居、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服务无死角,让当事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司法温度;针对聋哑当事人,法院聘请专业手语老师为其同步翻译,或配合肢体语言、纸上书写、手机电脑打字等方式,确保被告人“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为查明案件事实、公正裁判提供了有力支持;针对在立案、审理、执行过程中,特殊人群存在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情形,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及时提供心理辅导,调整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引导当事人理性诉讼,从而达到案结事了。
今年以来,鄠邑法院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司法服务32次,为特殊人群提供心理辅导15人次。
案后回访常态化
“法官,我现在过的很好,和孩子生活的很幸福,谢谢你们在案子结束后还来看我。”案子结束后,看到法官的到来,小兰激动地用手语比划着。
在审理一起聋哑人离婚案件后,承办法官针对案件目前履行情况以及当事人生活状况进行回访,做好案件审理的“后半篇文章”。
针对特殊人群,鄠邑法院始终坚持“一案一回访”,通过主动上门回访和在每周三上午设立特殊人群接待日等,了解其突出困难和实际需要,提供法律咨询,并加强结对帮扶,组织干警与残疾困难家庭、残疾当事人结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
下一步,鄠邑法院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与社会各部门、各界力量一起,鼓励残障人士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不断优化诉讼服务,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充分、方便参加诉讼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彰显司法温度。(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审核:姚启明
编辑:郑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