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人民法庭|书写在城墙根下的司法为民实践

时间:2024-07-11 10:08:21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深入一座城市,窥见千年古都文化的延展传承;透过一个法庭,领略西安法院的精神内核。

在古城西安,分布着45家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前沿阵地,它们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它们浸润着邻里情、乡土风,紧紧扎根一方水土,交织成一张偌大的司法保护屏障,散发着独特的美好与善意。

7月10日起,西安中院微信公众号“你好,人民法庭”专栏,将镜头聚焦人民法庭里的精彩故事,展现西安法院"1+45+N″诉源治理体系的亮丽"枫″景。首期推出城墙根下的解纷驿站——新城区西一路法庭。

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里

每条老街里都隐藏着岁月与过往

藏着古都的千年韵味

穿梭在苍天古树掩映的长安旧坊里

一面玻璃保护墙格外引人注目

 


 

玻璃墙内,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的明秦王府城墙遗迹清晰可见。玻璃墙外,是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诉讼服务大厅。一墙之隔,跨越古今。这就是西安市新城区法院西一路人民法庭,一个设立在城墙根下的法庭。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发展

“马锡五审判方式”

“上法官,钱交给法院,我们都放心。有了法院的担保,我们愿意调解解决纠纷。”在一起家庭财产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情绪对立,互不信任,导致矛盾一再激化。上江涛法官承办该案件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原本是一家人,一纸“冰冷”的判决书对家庭关系的修复极为不利,便从亲情角度进行劝和,并建议将涉案款先打入法院执行账户,消除当事人的担忧。

经过多次耐心的思想工作,双方当事人从坚决不愿与对方沟通转变到能够互相协商、互相谅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一桩本是充满对抗情绪的家庭纠纷以温情的对话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马锡五审判方式’实际上就是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人民群众中,为群众解决矛盾,解决问题。城市的‘田间地头’在哪里?就是家门的楼道里,单元楼下的停车位上,小区广场的长廊下……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我面对的大多是日常生活琐事产生的矛盾纠纷,法官只有向前一步,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表达,排解当事人的情绪,听懂当事人的诉求和心声,才能更加亲近当事人,更加接近案件事实,也更有利于矛盾的实质化解。”上江涛深有感触地说。

2022年,西一路人民法庭上江涛法官被省高院评为“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2023年8月11日,以上江涛法官为核心成员的“马锡五式法官工作站”在西一路街办广场社区挂牌成立。工作室成立以来,上江涛团队传承发扬“马锡五式工作法”,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精准把握“三个有机统一”理念,从法理上解决纠纷,从情理上化解心结,从根源上解决矛盾,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让难断的家务事不再难解。

 

一年来,工作站共计受理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民商事案件177件,矛盾均妥善得到解决,无一上访,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融入基层治理

凝聚合力织密矛盾化解网

“人民法庭除了办案以外,还有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这就决定了法官不能只是坐堂问案,而是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汇聚多元解纷合力,推动矛盾纠纷解决由‘末端’向‘前端’转移。”西一路人民法庭庭长战幸表示。

西一路人民法庭坚持“走出去”理念,与多个部门达成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协议,释放“1+1>2”效应,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形成一系列诉源治理工作机制。

“法院+卫健委”源头防范化解医疗纠纷。为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西一路人民法庭与新城区卫健委达成医疗纠纷案件审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就新城区医疗纠纷案件审理发现的问题定期向卫健委通报、并就医疗纠纷预防、排查、化解提出意见建议,为卫健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卫健委提升辖区医疗服务质量,源头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法庭+派出所”前移矛盾解决关口。为提高公安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西一路人民法庭与西一路派出所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对派出所受理、调解成功的民事案件及时给予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使矛盾纠纷在派出所处理阶段得到有效化解。

“法庭+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及时、公正、高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西一路人民法庭与工会加大劳动争议调解解决力度,方便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减轻劳动者的诉讼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推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努力使劳动争议不成讼。

2023年,西一路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数量与上年度相比减少了169件,降幅达9.3%,实现了从源头上解决诉讼案件增量的目标。

 


 

此外,为提高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西一路人民法庭积极参与新城区“萤火微光·法治联盟”法律服务品牌建设,协同司法局、综网中心、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及法律服务所等单位,广泛开展法治进校园、进企业、巡回审判进社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工作,引导群众学法知法遵法守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促进辖区平安建设。

 

源头化解矛盾

打造医患纠纷诉源治理模式

西一路辖区医疗资源丰富,是全市医院的集聚地,其中二级以上医院17家,三甲医院7家。接诊的患者众多,医患矛盾也非常突出。一直以来,医疗纠纷因为解决时间长、矛盾尖锐、上诉上访率高,成为令法官异常头痛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有效化解医患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创造和谐的就医环境,西一路人民法庭根据医疗纠纷案件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诉前调解+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医疗纠纷诉源治理模式。

该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两个前移+司法确认”。

前移纠纷解决资源,选任律师、医疗专家、人民调解员组成医疗纠纷专业化调解组织,为医疗纠纷提供专业化诉前调解渠道,实现矛盾解决源头发力。

前移司法鉴定程序,针对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情形,经当事人申请,法院通过诉前程序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方便继续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最终,经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法庭及时审查,向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诉前调解+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纠纷解决效果,医患双方对立情绪得到有效缓和,大量医患矛盾在诉前阶段得到妥善化解。今年以来,西一路人民法庭共计受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113件,正在进行诉前鉴定48件,经过调解司法确认结案8件,撤诉6件,进入诉讼程序案件20件,占比仅为17.7%。

 

典型示范引领

擦亮人民法庭建设“新”品牌

 

“法官,我要求每月1日、20日探望两个孙子,每次两小时。”2021年,失独老人沙某一纸诉状将其儿媳袁某诉至法院,要求对孙子行使探望权。

沙某儿子丁某与袁某2016年结婚,2018年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孩。孩子8个月的时候,丁某不幸去世。丁某是沙某的独生子,由于对儿子的思念,想要探望孙子,但是儿媳袁某拒绝其探望要求。沙某无奈,便将其儿媳诉至法院。

这让时任西一路人民法庭副庭长的凌小鸿犯了难,因为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祖父母享有对孙子女的探望权,而且该类案件也没有支持隔代探望权的判决先例可供参考。如果按照法律规定驳回沙某的诉讼请求,虽然于法有据,却与情理难容,毕竟祖父母探望孙子女既是人伦亲情的体现,也是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一种关怀。如果支持沙某的诉讼请求,虽然于情于理相通,但却于法无据。经过综合考量,翻阅大量案卷材料和相关判例,凌小鸿法官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司法文化智慧,支持了原告沙某的诉讼请求。

 

情理法交融式的审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案件办理中,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既弥合了人伦亲情,也为家事审判、未成年保护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指引。2022年,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三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2024年,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2023年,西一路人民法庭庭长战幸审理的蔡玉明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中心支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一案入选西安法院金融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古与今碰撞的城墙内,小小的人民法庭探索将法理与情理不断融合,解决群众难题;新与旧相融合的古城下,奋进的人民法庭不断积极探索,书写司法为民实践。在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的路上,西一路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岗位实战大练兵,聚力提升法庭队伍的业务能力,不断打造精品案例,奋力谱写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擦亮人民法庭建设新城品牌。


来源:西安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