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张守卫 | 石泉县生态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21 18:43:19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计划,4月上旬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部分镇、部门和景区(点)走访交流,赴福建省部分市区考察学习,在深入了解实情、多方征求意见、积极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特点

近年来,石泉县把生态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统筹、高位推进,规划先行、要素保障融合发展,大胆创新,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支柱性产业,经过持续的努力,实现了旅游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大步跨越,成功创建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发展在陕南旅游发展中异军突起,旅游产业发展走在全市的前列,成为富民强县重要途径。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已建成国家4A和3A级景区各5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级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2023年游客接待人次及旅游综合收入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3.4%、5.52%,位居全国县域城市前列,成为西北地区旅游热度环比增长最快的十大目的地中拔得头筹。我县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实现了旅游活动和成效的“双高”,宣传和策划的“双好”,政府和群众的“双赢”,流量和民生的“双增”。

(一)“高站位”推动,厚植了新优势。坚持“一把手”工程、“一盘棋”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党政主导、产业链主抓、部门及各镇主力的推进机制,旅游产业发展的统筹力、落实力持续增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旅游兴县之路深刻诠释了“两山”理论石泉实践,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力、创新力持续释放;坚持政府配资、项目带资、金融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多点发力”,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力、支撑力持续强劲。2023年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3.4%、5.5%,位居全国县域城市前列。

(二)“全景式”打造,构筑了新高地。坚持全域规划,全景打造,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擦亮了“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旅游品牌。坚持科学布局、多点开花,精心打造朱鹮小村、醉美桑海等特色景区(点),推出乐山自在游、亲水欢乐游、研学乡村游、夜色魅力游、人文风情游、秦巴美食游精品线路,打造“石泉拾美”特色民宿品牌,康养休闲、旅居度假等新业态发展步入快车道。

(三)“全链条”融合,激发了新动能。坚持一业主导、多业融合,丰富了旅游文态业态,优化了旅游产品供给,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20%以上;坚持“主客共享”理念,加大城乡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使农民的生态家园变成了休闲家园,实现了城市文明与乡村生活有机融合;推行“四带”模式,使农户聚集到旅游产业链上,共享旅游改革发展“红利”,带动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突破2万人。

(四)“全要素”保障,塑造了新形象。制定并实施《石泉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工作实施方案》,持之以恒抓配套、抓服务、抓治理、抓品牌,构建全域交通网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智慧旅游平台,完善旅游要素保障,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了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石泉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五一”期间在西北地区热门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中位列第七名,在西北地区旅游热度环比飙升榜单中排名第一。

 

二、面临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产品业态创新仍显缓慢。一是高品质旅游产品偏少。国家5A级旅游品牌缺乏,各镇旅游发展还不平衡,体现全域化的旅游精品环线偏少,已建成的旅游景区(点)体验参与式项目少。二是高附加值旅游商品不足。旅游商品种类偏少且规模偏小、缺乏精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文创产品特色不鲜明且同质化严重。三是文旅深度融合还不够。缺乏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空间+旅游”沉浸式文旅产品,对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汉水文化的挖掘不深,旅游景区、县城公园及重点场所的文化要素还需持续提升和更新。

(二)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还有短板。一是旅游接待设施还不足。住宿、餐饮等设施不能同时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旅游旺季供不应求的现象比较严重,节假日“住宿难、停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旅游交通条件还不优。部分景区(点)道路等级低,喜熨路和熨斗至中坝环线通行条件较差,公交向旅游景区延伸不够,部分公交线路未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三是充电桩建设严重滞后。游客新能源车辆无法充电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旅游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旅游应急管理能力不强。应对旅游旺季客流量超载的预案不足,难以在不同客流量时做出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是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节假日个别酒店餐饮店价格虚高,个别经营者不诚信经营的现象仍有发生。三是旅游管理联动协作机制不健全。各有关部门职责不明晰、分工协作不到位,对景区(点)还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旅游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缺乏。

(四)旅游资源整合还没形成合力。一是对存量资产的盘活利用不够。秦巴风情园、喜河风情街等景区(点)资产部分闲置,开发利用不够;燕翔洞、子午银滩景区持续投资动力严重不足,设施维护更新不到位,品质逐年下降;饶峰驿站、醉美桑海、中坝作坊小镇经营举步维艰。二是对市场主体的支持保障不够。土地、资金、交通等要素保障不到位,旅游投资收效不明显,部分旅游景区刚投入使用就面临拆除的困境。已出台的涉旅奖补政策未能及时兑现,影响了部分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和信心。三是对旅游企业的监督管理不够。部分涉旅企业经营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活力,政府对旅游项目的投入回报甚微。

三、工作思考与建议

(一)以顶层谋划引领产业发展转型。一是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动摇,始终把生态旅游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理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探索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服务生态旅游产业,聚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编制《石泉县生态旅游(全域)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从规划项目能落地、能运营、有效益着手,科学规划旅游项目和旅游业态,实现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布局、融合化发展,引领传统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的全面转型升级。三是创新要素保障。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机制,提振市场主体再投资、再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增强旅游发展基金使用的规划性、计划性,提高使用效率。注重开展调研,做到科学决策,旅游新上项目要谨慎,对旅游企业谨慎承诺、刚性践诺,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以精品意识推动产品业态升级。一是突出市场导向,提升核心产品品质。加快建成汉江宿集、隐居乡里、本草溪谷等引领性旅游产业项目。实施A级景区规范提升行动,推进鬼谷岭5A级旅游景区创建。整合喜河风情街和雁山瀑布景区,盘活子午银滩和秦巴风情园,推动燕翔洞等景区品质提升。推进汉江游船及水上娱乐项目,开通汉江游船精品线路和夜游项目,联动莲花古渡遗址打造汉江洄游路线。二是突出以文塑旅,做靓文旅融合品牌。深挖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汉水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空间+旅游”沉浸式文旅融合发展,塑造石泉旅游之魂。紧盯县域非遗文化转化利用,在非遗文化展示、非遗演艺活化、非遗研学传承、非遗产品销售上狠下功夫,打造具有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文创产品。在县影剧院有偿演出“丝路之源·石泉十美”歌舞剧,让更多文艺精品走进群众。三是突出消费热点,拓展旅游新业态。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等产品质量,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和业态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户外运动活力山水”等品牌项目,开展“村BA”“村超”等富有农趣农味的赛事活动,保持文体旅消费热度。大力挖掘地方美食文化,做靓“石泉美食”品牌,丰富夜间消费业态,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

(三)以全域视角促进管理服务提质。一是坚持主客共享,完善公共设施。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断夯实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根基。持续优化交通配套服务功能布局,打通南区旅游环线,将后柳公交延伸至喜河王家庄。在城区、后柳、两河、云雾山公路沿线尽快配齐充电桩,完善露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一批旅游集散地。二是坚持数字赋能,提升智慧旅游。依托现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围绕“看得见、联得上、呼得应、调得动”的目标要求,全力提升数字化水平,解决目前管理服务反应迟缓问题,提升服务效能。依托现有景区、休闲街区等文化和旅游场所,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的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出数字化消费产品,培育数字化文旅业态,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三是坚持引育并举,强化人才支撑。培育或引进一批既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让更多的旅游“金点子”、成功新模式在石泉开花结果。聚焦导游讲解、酒店管理、客房服务等环节,培育一支技艺精湛、热情周到的服务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优秀旅游民宿主人和管家,以一流服务吸引人、打动人、留住人。

(四)以深化改革助推治理运行增效。一是加强改革创新。兼顾旅游资源的公益性和市场性,推动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吸引央企国企、知名文旅企业落户石泉,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或以股权转让、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管理运营,有序退出经营不善、创新乏力的市场主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盘活旅游资源。用好用活各类政策,加快盘活闲置低效的旅游资源、资产和项目,推动秦巴风情园景区、喜河风情街等闲置或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最大化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重组,探索组建股份公司,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叠加发挥旅游项目优势开发、集中投资和统一运营等功能。三是推进依法治旅。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陕西省旅游条例》《安康市旅游促进条例》《安康市文明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人大要加强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旅游产业法治化治理能力。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旅游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完善涉旅纠纷投诉快速处置机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强化法治理念,增强法治素养,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发展需要。

 

 


供稿| 石泉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作者| 张守卫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