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5:03:56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近年来,三原县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将诉源治理工作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县域治理体系中,形成诉源治理合力,充分发挥诉源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构建网格体系中彰显党的绝对领导
推动诉源治理深入开展,落实指导思想是关键,三原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打造“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诉源治理模式,将重要案件、重点事项及时向党委政府请示报告,有效整合调处化解资源,联动联调联处,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与其他部门形成治理合力,互通有无,集中优势搞好共性工作,推广“和合共生”文化理念和“调处息诉”法律观念,努力使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参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把社会治理落实到角落、把握到源头,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
突出诉讼服务“一站式”推进诉源治理
坚持能动司法,全力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既坚守执法办案主业,又创新诉源治理工作模式,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诉”的引领与“调”的灵活有机结合。该院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打造出服务群众、宣传防范、纠纷化解、综合治理的综合驿站,打通“线上+线下”纠纷化解双渠道,构建源头治理、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分层递进的纠纷化解途径,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诉前。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诉调对接中心,设置专业调解室10个,成立了全市法院第一家“老兵调解室”,聘请5名专职调解员,做好立案前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实现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在实践当中,三原法院还将诉前财产保全和诉前司法鉴定纳入到诉源治理服务体系当中,2023年该院进行诉前财产保全585件,财产标的6300余万元,进行诉前司法鉴定112件,使216件矛盾纠纷在诉讼前化解。认真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工作,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积极开展审判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023年8月15日,省高院院长韩德洋,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谢军在三原法院调研诉源治理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
延伸网格体系建设,培树“三治”示范点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支持,联合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及各镇办村(社区)组织,建立“二所一庭”镇域调解平台,在非法庭驻地乡镇设立法律服务站,在村(居)设立法官工作室,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打通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零距离为来访群众提供诉讼指导与服务。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可能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选择村、镇调委会进行调处,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地方乡贤等参与纠纷化解,实现“去存量、遏增量、控变量”全域覆盖调解网络,助推镇域实现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根据各镇基层村(居)组织受案情况及基础建设情况,选取试点,打造“三治融合”示范村,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以独李法庭辖区独李镇赵渠村和北李村为例,自2021年开展以来,赵渠村全年无诉讼案件,北李村全年仅7起诉讼案件且调解结案5起,是自治、德治、法治的“无讼社区”理念构想的现实实践。
随着诉源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023年,三原法院共办理各类案件6599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7.6%,开展诉前调解2775件,调解成功2635件,同比分别上涨16.1%和12.8%。
下一步,三原县人民法院将坚持“党建引领、府院联动、法融网格、共治共享”,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平台建设,形成诉源治理工作合力,发动群众联合采集、部门协作联合调处,群策群力联合防范、合力攻坚联合治理,共同参与平安建设,共同参与平安治理,共同享有平安成果,协同推进“诉源治理、三调联动、枫桥经验”工作机制,积极回应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最大限度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形成预防为先、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审核:姚启明
编辑:郑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