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18:36:43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郭嘉城
近日,西安临潼区检察院组织干警观看红色纪录片《穿越烽火》,影片讲述了袁牧之、吴印咸、冼星海,为了理想,穿越烽火,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成立延安电影团,最终拍摄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的第一部电影《延安与八路军》的故事。
我在观看该影片时,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不畏困难、奋发向前的精神,影片中部分当年的真实影像让我深刻领略到了革命事业的艰辛与意义。三位艺术家们的人生经历让我产生了以下的感想:
一位大时代的记录者
吴印咸从大上海到黄土高原,面对着匮乏的器材与胶片,经历着无数的艰苦和危险,拍摄了抗日战场的烽火硝烟,拍摄了军民万众一心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因为他的记录,我们才能见证那个伟大的时代;因为他的奉献,我们才能传承中国人民摄影事业。光与影、汗与泪,从他的照片里我看到了质朴的理想,无畏的精神和真挚的情怀。
一位人民的音乐家
在延安的窑洞中,一位天才音乐家冼星海,仅用6天就完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可惜天妒英才,年仅40岁就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他的一生都在贫苦中追寻着卓越的音乐梦想,他的音乐作品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声与乐、病与痛,从他的歌曲中我听到了动人的天赋、艰苦的奋斗和人民的呐喊。
一位舞台上的“千面人”
面对时代的召唤,名震上海滩的“千面人”袁牧之,主动投身延安,组建了“延安电影团”,开启了人民电影事业的历史,后又深入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了由他编导的《延安与八路军》,记录下了那段光辉的岁月。无论是舞台上的“千面人”,还是幕后的“多面手”,他集编、导、演于一身,俨然是一代电影大师。同时,作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党的电影事业,忠心耿耿,奋斗终生。从他的影片中我想到了杰出的艺术、多样的能力和不变的初心。
在纪录片《穿越烽火》的最后,我得知《延安与八路军》底片由于苏德战争爆发不慎丢失,至今未能找到,但一代又一代的新影人从未放弃过对遗失胶片的寻找,他们所坚持的不仅是对于那段历史的探求,更是对于“为了理想,穿越烽火”的传承。
编辑:刘一笑
审核:姚启明